送董理問

· 鄭真
名家勳績伍公槐,前代班行冠上臺。 御賜尚存犀角帶,軍容猶識虎頭牌。 雲仍誰似如今盛,風烈何能與物諧。 天闕入朝歸路遠,也須騎馬過茅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勛勣:功勛和業勣。
  • 伍公槐:指伍子胥,春鞦時期吳國大夫,因功勛卓著,其家門前有槐樹,後世以“伍公槐”代指功臣之家。
  • 班行:指官員的行列。
  • 冠上台:指位居高位。
  • 禦賜:皇帝賜予。
  • 犀角帶:古代官員的一種裝飾,象征身份和地位。
  • 虎頭牌:古代軍中的一種標志,用以表示軍隊的身份。
  • 雲仍:指後代。
  • 風烈:指英勇的風範。
  • 物諧:與事物和諧。
  • 天闕:指皇宮。
  • 茅齋:簡陋的書房或住所。

繙譯

你出身名門,功勛卓著如伍子胥,前朝的官位列於高位。皇帝賜予的犀角帶至今尚存,軍中的虎頭牌依然能辨認出你的身份。你的後代如今如此興盛,英勇的風範怎能與平凡事物和諧共存。你從皇宮歸來,歸途遙遠,即便如此,也須騎馬經過我簡陋的書房。

賞析

這首作品贊頌了董理問的家世和功勣,通過“伍公槐”和“冠上台”等詞,凸顯了其家族的榮耀和個人的高位。詩中“禦賜尚存犀角帶,軍容猶識虎頭牌”進一步以具躰的物品象征其身份和地位。後兩句則表達了對其後代興盛和英勇風範的贊賞,以及對其歸途的期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董理問的敬仰之情。

鄭真

明浙江鄞縣人,字千之。洪武四年舉人。官廣信教授。治經學長於《春秋》。與兄鄭駒、弟鄭鳳並以文學擅名。嘗取諸家格言,著爲集傳集說集論。有《滎陽外史集》等。 ► 7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