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賜觀燈

· 楊榮
聖皇撫昌運,肇基營北京。 駿奔來萬方,小大罔不承。 上天錫靈貺,異瑞繽紛呈。 維時屆上元,樂與臣庶並。 巨鰲戴神山,巀嵲出滄溟。 屹然向雙闕,飛翠相回縈。 瑞氣發華彩,五色含精英。 凝輝燭霄漢,吐耀亙天庭。 羣仙駕鸞鶴,縹緲凌紫清。 簫韶合舜樂,九奏鏘和鳴。 龍旂拂層霄,鳳輦敞雲屏。 星毬百寶麗,火樹千花明。 魚龍陳雜戲,羅綺疊晶熒。 華夷總歡慶,宴樂沾恩榮。 聖情重悅懌,朝野騰歌聲。 微臣忝侍從,何以輸忠誠。 願言頌帝德,萬歲樂昇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元夕: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 聖皇:指皇帝。
  • 昌運:繁榮昌盛的國運。
  • 肇基:開始建立基業。
  • 北京:指明朝的都城北京。
  • 駿奔:迅速奔走。
  • 罔不承:無不接受。
  • 上元:元宵節的別稱。
  • 巨鰲:傳說中的大海龜,這裏指巨大的燈飾。
  • 神山:神話中的仙山。
  • 巀嵲(jié niè):高聳的樣子。
  • 滄溟:大海。
  •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兩座樓臺。
  • 回縈:環繞。
  • 霄漢:天空。
  • 天庭:天宮。
  • 鸞鶴:神話中的鳥,象徵吉祥。
  • 縹緲:隱約不清的樣子。
  • 凌紫清:升至高遠的天空。
  • 簫韶:古代的樂器,這裏指音樂。
  • 九奏:多次演奏。
  • 鏘和鳴:和諧地鳴響。
  • 龍旂:龍旗,古代帝王的旗幟。
  • 鳳輦:皇帝的車駕。
  • 星毬:燈籠。
  • 火樹:燈火輝煌的樹。
  • 魚龍:古代的一種雜技表演。
  • 羅綺:華麗的絲綢。
  • 晶熒:閃爍的樣子。
  • 華夷:指漢族和少數民族。
  • 悅懌:愉快。
  • 騰歌聲:歌聲四起。
  • :謙詞,表示自己不配。
  • 侍從:隨侍皇帝左右。
  • 輸忠誠:表達忠誠。
  • 帝德:皇帝的德行。
  • 萬歲:對皇帝的尊稱。
  • 昇平:太平盛世。

翻譯

聖明的皇帝掌握着繁榮昌盛的國運,開始在北京建立基業。四方迅速奔走,無論大小無不接受。上天賜予靈驗的賞賜,各種吉祥的徵兆紛紛呈現。此時正值元宵節,皇帝樂於與臣民共享歡樂。巨大的燈飾如同神山般高聳,從大海中升起,屹立在宮殿前,飛舞的綵帶環繞四周。吉祥的氣息發出華麗的色彩,五色中蘊含着精華。光芒照亮天空,照耀着天宮。羣仙駕着鸞鶴,隱約升至高遠的天空。音樂和諧地鳴響,龍旗飄揚,皇帝的車駕敞開雲屏。燈籠和燈火輝煌的樹明亮奪目。魚龍雜技表演,華麗的絲綢閃爍。漢族和少數民族共同歡慶,享受宴樂和恩榮。皇帝的心情愉快,朝野歌聲四起。我雖不配侍從皇帝,但如何表達我的忠誠呢?願頌揚皇帝的德行,祝萬歲太平盛世。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朝皇帝在元宵節賜予臣民觀燈的盛況,通過豐富的意象和華麗的語言,展現了節日的喜慶氣氛和皇帝的仁德。詩中「巨鰲戴神山」等句,以神話傳說爲背景,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與壯麗。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皇帝的忠誠和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體現了當時社會的和諧與安定。

楊榮

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榮。建文二年進士。授編修。成祖即位,入文淵閣,令更名榮。多次從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詔出令,及旗志符驗,必得榮奏乃發。累官文淵閣大學士。永樂二十二年之役,抵達蘭納穆爾河,不見敵,議進止,惟榮與金幼孜言宜班師。帝從之。中途,帝卒。榮與幼孜以去京師遠,祕不發喪。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元年,漢王朱高煦反,榮首請帝親征。加少傅。正統三年進少師。榮歷事四朝,謀而能斷。與楊士奇、楊溥同輔政,並稱三楊。卒諡文敏。有《後北征記》、《楊文敏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