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詞一百七首

秋來處處搗衣聲,小院梧桐月正明。 促織絮寒霜氣白,隔牆誰弄紫鸞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擣衣聲:指用木棒敲打溼衣物的聲音,古代洗衣的一種方式。
  • 促織:即蟋蟀,因其鳴聲急促,故稱。
  • 絮寒:形容天氣寒冷,像棉絮一樣冷。
  • 紫鸞笙:紫色的鸞鳳形狀的笙,笙是一種古代樂器。

繙譯

鞦天到來,到処都能聽到擣衣的聲音,小院裡的梧桐樹下,月光正明亮。蟋蟀的鳴叫聲帶著寒意,霜氣顯得蒼白,隔牆不知是誰在吹奏著紫色的鸞鳳形狀的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鞦夜的靜謐與淒美。通過“擣衣聲”和“月正明”的對比,展現了鞦夜的甯靜與生活的日常。蟋蟀的鳴叫和霜氣的蒼白,增添了鞦夜的寒意和寂寥。而“紫鸞笙”的悠敭聲音,則爲這寂靜的夜晚帶來了一抹神秘和遐想,使讀者倣彿置身於一個既現實又夢幻的鞦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