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梅杖

· 藍仁
攜得南枝拄白雲,天寒時復出柴門。 交頭共倚春風力,到手還疑夜月痕。 禹廟星霜空自化,葛陂雷雨未應存。 老來只爲尋詩苦,踏雪明朝過遠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枝:朝南的樹枝,常借指梅花。(「南」讀音:nán;「枝」讀音:zhī)
  • 柴門: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柴」讀音:chái;「門」讀音:mén)
  • 交頭:頭挨着頭。
  • 禹廟:夏禹之廟。
  • 星霜:星辰一年一週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歲。(「星」讀音:xīng;「霜」讀音:shuāng)
  • 葛陂:傳爲仙人費長房投竹杖於陂而竹化爲龍的地方。這裏指神仙靈異之事。(「陂」讀音:bēi)

翻譯

我帶着那朝南樹枝做成的梅杖,在天寒之時再次走出簡陋的柴門。頭挨着頭一同依靠着春風的力量,拿在手中還懷疑是不是夜裏月光留下的痕跡。禹廟歷經歲月已自行變化,葛陂的雷雨神奇之事也許不應再存在了。我年老只是爲了苦苦尋覓詩句,明天踏雪要走過遙遠的村莊。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作者的梅杖展開,通過描繪梅杖在寒冷天氣中陪伴自己,以及對歷史傳說和自然現象的聯想,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創作的熱愛和執着。詩的首聯通過「攜」「拄」「出」等動詞,生動地表現了作者與梅杖的親密關係以及不畏嚴寒的精神。頷聯描寫了梅杖給人的感覺,富有想象力。頸聯則從歷史和神話的角度,感嘆時光的流逝和神奇之事的消逝,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情感。尾聯則點明主旨,表現了作者爲了尋找創作靈感,不惜在雪天遠行的決心。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體現了作者對生活和詩歌的獨特感悟。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