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日醮壇有感

· 藍仁
三天符籙授長生,凡骨尤慚煉未輕。 方士久傳餐白石,野人相勸飯青精。 宮商縹緲仙歌遠,樓閣玲瓏梵氣成。 弱冠有聞今白首,空山何處候方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醮(jiào)壇:道士祭神的壇場。
  • 符籙(lù):道教中的一種法術,亦稱「符字」、「墨籙」、「丹書」。符籙是符和籙的合稱。符指書寫於黃色紙、帛上的筆畫屈曲、似字非字、似圖非圖的符號、圖形;籙指記錄於諸符間的天神名諱祕文,一般也書寫於黃色紙、帛上。
  • 凡骨:凡人的軀體、氣質。
  • 方士:煉製丹藥、祈禳(yáng)禁咒的術士。
  • 青精:一種植物,其莖葉可入藥,也可以做飯食。
  • 宮商:中國古代五聲音階中的兩個音級,這裏借指音樂。
  • 梵氣:指佛教中所謂的清淨之氣。
  • 弱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所以稱「弱」。

翻譯

接受了三天的符籙,說是能賜予長生之道,可我這凡俗之軀,仍慚愧自己的修煉還不夠精深。方士們長久以來流傳着服食白石的傳說,鄉野之人也勸我食用青精。那縹緲的仙樂從遠處傳來,宮商之音隱約可聞,玲瓏的樓閣中似乎形成了純淨的梵氣。我年輕時就聽聞這些,如今已是白髮蒼蒼,在這空山之中,何處才能等到仙人方平呢?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在壽日醮壇的感悟爲主題,表達了對長生之道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慨。詩的開頭,作者提到接受符籙以求長生,但又覺得自己的修煉還不夠,體現了一種對長生的渴望和對自身的不滿。接下來,通過方士傳餐白石和野人勸飯青精的描述,進一步強調了人們對長生不老的追求。詩中描繪的宮商縹緲的仙歌和樓閣玲瓏的梵氣,營造出一種神祕而空靈的氛圍,也反映了作者對仙境的嚮往。最後,作者從年輕時的聽聞聯想到如今的白首,表達了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仙人的期盼,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人生虛幻的感慨。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流暢,將作者的情感與對人生的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