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梅杖

· 藍仁
伐竹爲筇共我長,不煩繩削自然方。 端形祗是生來少,直節誰憐老幹剛。 拄過蒼苔窺鳥跡,踏殘黃葉出羊腸。 此君盡力扶衰朽,一日平安不可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qióng):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 (zhǐ):同「只」。表示僅僅,唯一。

翻譯

砍伐竹子做成和我身高相仿的手杖,不需要用刀斧砍削自然就很方正。端莊的外形只是世間少有,有誰憐憫這老幹的剛直氣節呢?拄着手杖走過佈滿蒼苔的地方探尋鳥的蹤跡,踩過凋零的黃葉走出像羊腸一樣的小路。這竹杖盡力扶持着我這衰老之人,它保我一日平安,不可忘記。

賞析

這首詩以賦梅杖爲題,實則借梅杖表達了對堅韌、正直品質的讚美。詩的首聯描述了梅杖的製作過程,強調其天然去雕飾的特點。頷聯則進一步讚美了梅杖的端形和直節,體現了其獨特的品質。頸聯通過描繪拄杖行走的情景,增添了畫面感。尾聯則表達了對梅杖的感激之情,將梅杖視爲自己的依靠。整首詩語言簡潔,寓意深刻,通過對梅杖的描寫,傳達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藍仁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靜之。元末與弟藍仁智俱往武夷師杜本,受四明任士林詩法,遂棄科舉,專意爲詩。后辟武夷書院山長,遷邵武尉,不赴。入明,例徙鳳陽,居琅邪數月,放歸,以壽終。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 ► 5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