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 藍智
近傳蘄水寇,遠陷豫章城。 相國非無策,司徒況有兵。 旌旗當落日,鼓角動秋營。 克復煩公等,千門草已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蘄(qí)水:古縣名,在今湖北浠水縣。
  • :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
  • 豫章城:古代南昌的別稱。
  • 相國:古官名,這裏泛指朝中大臣。
  • 司徒:古官名,掌管國家的土地和人民的教化,這裏指統兵將領。

翻譯

近來聽說蘄水出現了賊寇,遠處的豫章城也被攻陷。朝中大臣並非沒有對策,統兵將領況且擁有軍隊。旌旗在落日下飄揚,鼓角之聲在秋季的軍營中迴盪。收復失地就煩勞諸位了,千家門戶前的草已經長出來了(意味着戰亂使得百姓家園荒蕪,盼望早日恢復和平)。

賞析

這首詩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動盪和戰亂情況。詩的前兩句描述了蘄水和豫章城的淪陷,展現出局勢的嚴峻。接下來兩句提到相國和司徒,表明朝廷並非無應對之策和軍事力量,給人一種希望。後兩句通過描寫旌旗、落日、鼓角、秋營等景象,烘托出戰爭的氛圍,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收復失地的期待,希望將士們能夠早日平息戰亂,讓百姓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蒼涼,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對和平的渴望。

藍智

元明間福建崇安人,字明之,一作性之。藍仁弟。元末與兄往武夷師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爲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司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 3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