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方煥賦雲峯秋霽圖
茆屋溪頭紅葉村,石樑秋水清無痕。
枌榆過雨鳥鳴澗,粳稻如雲山對門。
老翁日高睡未起,稚子讀書窗戶裏。
干戈如此賦斂煩,雞犬晏然鄉曲喜。
山中酒熟黃花開,仙人候我芙蓉臺。
雲林今夜好明月,擬跨幔亭黃鶴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茆屋(máo wū):茅屋。
- 枌榆(fén yú):泛指故鄉。
- 粳稻(jīng dào):稻的一種,米粒不粘。
- 晏然:安寧;安定。
翻譯
在溪水邊的紅葉村落裏有一間茅屋,石橋下的秋水清澈得沒有一絲痕跡。 故鄉經雨洗禮後,鳥兒在山澗中鳴叫,像山一樣的稻穀堆積如雲,正對着家門。 老人太陽升起很高了還未起牀,幼子在窗戶裏讀書學習。 戰爭頻繁,賦稅繁重,但鄉村中卻安寧祥和,鄉人爲此感到欣喜。 山中的酒已釀成,黃花也已開放,仙人在芙蓉臺上等候着我。 今夜雲林的月色格外美好,我打算跨越幔亭峯,騎着黃鶴而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鄉村秋景圖,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詩的前四句通過對紅葉村、石樑秋水、鳥鳴澗、粳稻如山等景物的描寫,展現了鄉村的美麗與寧靜。「老翁日高睡未起,稚子讀書窗戶裏」則刻畫了鄉村生活的閒適與安寧。然而,「干戈如此賦斂煩」又揭示了當時社會的動盪和百姓賦稅的沉重,與鄉村的安寧形成鮮明對比,表現出詩人對百姓生活的關注和憂慮。最後四句,詩人以想象中的美好景象結尾,表達了對和平、美好世界的嚮往。整首詩意境優美,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既有對鄉村美景的描繪,又有對社會現實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刻內涵的詩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