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竹詩爲張伯起子玄略作

我昔對策大明宮,騎馬躞蹀行春風。 萬花園亭會鄉里,曾拜君家有竹翁。 翁時中年我差少,同姓同鄉復同調。 酥茶清美酪酒濃,倒意傾情共談笑。 翁住劍津之上游,我家鳴玉溪水頭。 故山青琅動萬個,相約老去營菟裘。 翁向滕州我淮縣,四十年間兩鴻燕。 憂葵空復寸心同,宿草寧期雙淚泫。 桄榔葉碧邕江清,見翁令子難爲情。 卷中恍覿此君面,爽氣尚與秋崢嶸。 閩山蕭索飛寒憐,喬木故家幾欲盡。 有竹有竹今何如,傷心久斷平安信。 吾鄉海上三神山,翁今弭節於其間。 令威來歸想愁絕,節上冥冥都成斑。 兩江信美非吾土,子母少留還竹所。 明年倘許乞懸車,共斫長竿釣煙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躞蹀(xiè dié):小步行走的樣子。
  • 酥茶:一種用酥油調制的茶,常見於藏族地區。
  • 酪酒:用嬭酪發酵制成的酒。
  • 菟裘(tú qiú):古代指隱居的地方。
  • 憂葵:指憂慮的心情。
  • 宿草:隔年的草,比喻舊情。
  • 桄榔(guāng láng):一種植物,常綠喬木。
  • 邕江:廣西的一條江。
  • 覿(dí):見,看見。
  • 崢嶸(zhēng róng):形容山勢高峻,比喻人的氣概或事物的艱難。
  • 弭節(mǐ jié):停船靠岸。
  • 令威:指令人敬畏的威嚴。
  • 懸車:古代指官員退休。

繙譯

我曾在明宮對策,騎馬小步行走於春風中。萬花園亭裡與鄕裡人聚會,曾拜訪過你家那位有竹翁。那時翁中年,我稍年輕,同姓同鄕又同好。酥茶清香,酪酒濃烈,我們傾心談笑。翁住劍津上遊,我家鳴玉谿水頭。故山青竹如瑯,萬個如動,相約老去營建隱居之地。翁往滕州,我往淮縣,四十年間如兩鴻燕分飛。憂慮如憂葵,寸心相同,宿草間雙淚泫然。桄榔葉碧,邕江清澈,見翁令子難以爲情。卷中恍若見到此君麪,爽氣尚與鞦高氣爽。閩山蕭索,飛寒憐,喬木故家幾欲盡。有竹有竹今何如,傷心久斷平安信。吾鄕海上三神山,翁今停船其間。令威來歸想愁絕,節上冥冥都成斑。兩江信美非吾土,子母少畱還竹所。明年倘許乞退休,共斫長竿釣菸渚。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有竹翁的深厚情誼及共同的隱居夢想。詩中通過廻憶往昔的歡聚、共同的志趣和對未來的憧憬,展現了兩人間跨越時空的情感紐帶。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友情和隱逸生活的曏往,同時也透露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