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答茅壺山

乾坤納納知音少,歲月悠悠行路難。 老我南山仍射虎,何人東海與持竿。 風前薜荔秋衣薄,露下芙蓉古劍寒。 欲借茅亭無限月,攜詩滿意爲君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乾坤納納:形容天地廣闊無垠。
  • 悠悠:形容時間漫長。
  • 射虎:比喻英勇的行爲。
  • 持竿:指釣魚,這裏比喻隱居生活。
  • 薜荔:一種植物,常用來形容隱士的居所。
  • 芙蓉:荷花,這裏可能指劍柄上的裝飾。
  • 古劍寒:形容劍的鋒利和冷峻。

翻譯

天地廣闊,知音難尋,歲月漫長,行走世間充滿艱辛。 年老的我仍在南山射虎,有誰能在東海隱居釣魚呢? 秋風中,薜荔覆蓋的衣衫顯得單薄,露水下,荷花映襯的古劍透出寒光。 想要借用茅亭下的無限月光,帶着滿懷的詩意,只爲與你共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詩中,「乾坤納納知音少」一句,既展現了詩人對廣闊天地的感慨,又透露出對知音難尋的無奈。後文通過「射虎」與「持竿」的對比,進一步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掙扎。結尾處,詩人借用「茅亭無限月」和「攜詩滿意」的意象,表達了對與知音共賞詩意的深切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內心的豐富情感。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