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艤舟 (yǐ zhōu):停船靠岸。
- 孺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徐孺子:東漢時期的隱士,名徐穉,字孺子。
- 懸榻:懸掛的牀榻,指隱士徐孺子的牀榻,因其不仕,故牀榻常懸。
- 峕 (shí):同「時」,指當時。
- 弔喪:哀悼死者。
- □棲壞□:此處字跡不清,無法準確解釋。
- 殘僧:指剩下的僧人,可能指寺廟已經衰敗。
- 寒燈:寒冷中的燈火。
-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 寥落:稀少,冷清。
- 蒼苔:青苔,常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
翻譯
我登上高處,懷念古代,徘徊不去,嘗試用山中的泉水當作酒杯來祭奠。 這裏已經聽不到懸榻等待的聲音,當時應該是爲了弔唁而來。 寺廟已經破敗,只剩下殘存的僧人,風吹動着寒冷的燈火,古殿門緩緩打開。 千年來,南方地區變得十分冷清,我獨自尋找着遺蹟,周圍長滿了青苔。
賞析
這首詩通過登高懷古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古代隱士徐孺子的懷念以及對時光流逝、古蹟荒涼的感慨。詩中,「懸榻」、「弔喪」等詞語,巧妙地融入了對徐孺子的敬仰與對歷史的追憶。後兩句通過對殘破寺廟和寒燈古殿的描繪,進一步加深了古蹟的荒涼感,以及詩人對往昔的無限懷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透露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歷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