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春鶯

黃鳥出幽谷,差池翔南枝。 春風鼓其舌,如奏竹與絲。 綿蠻雜繁調,睍睆多婉詞。 于飛不肯只,顧影若有思。 良時不易至,好音難重期。 公子正邀歡,佇聽自忘疲。 芳宴洵足耽,杯到安能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差池:不齊的樣子。
  • 鼓其舌:形容鳥兒鳴叫。
  • 緜蠻:形容聲音細小而連續。
  • 睍睆:形容聲音清脆悅耳。
  • 於飛:指鳥兒飛翔。
  • 顧影:廻頭看自己的影子。
  • 良時:美好的時光。
  • 好音:美妙的聲音。
  • 佇聽:站著聆聽。
  • :確實。
  • :沉溺,喜愛至極。

繙譯

黃鳥從幽深的山穀飛出,不齊地飛翔在南邊的樹枝上。春風吹動它的舌頭,倣彿奏起了竹與絲的音樂。聲音細小而連續,清脆悅耳,多有婉轉的歌詞。它們飛翔不肯停歇,廻頭看自己的影子,似乎在沉思。美好的時光不易到來,美妙的聲音難以再次期待。公子正在享受歡樂,站著聆聽,自然忘記了疲倦。芳香的宴會確實值得沉溺,酒盃到了又怎能推辤。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黃鳥的飛翔和鳴叫,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黃鳥的活潑與春風的和煦。詩中“春風鼓其舌,如奏竹與絲”形象地描繪了黃鳥的鳴叫聲,給人以聽覺上的享受。後文通過對黃鳥飛翔和鳴叫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自然之美的贊美。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春天的生機與活力。

張元凱

明蘇州吳縣人,字左虞。少習《毛詩》。以世職爲蘇州衛指揮,督運漕糧北上,有功不得敘,自免歸。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談天下事,慷慨風發。工詩,有《伐檀齋集》。 ► 9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