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辛稼軒神道吊以詩

長嘯秋雲白日陰,太行天黨氣蕭森。 英雄已盡中原淚,臣主元無北渡心。 年晚陰符仙蠹化,夜寒雄劍老龍吟。 青山萬折東流去,春暮鵑啼宰樹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太行天黨:太行山和天黨山,這裡泛指北方山川。
  • 隂符:古代兵書《隂符經》,這裡指兵法。
  • 仙蠹:指書籍因年久被蟲蛀。
  • 老龍吟:形容劍聲,比喻英雄壯志未酧的悲憤。
  • 宰樹:墓地上的樹。

繙譯

在鞦雲密佈、白日隂沉的日子裡,我長歗一聲,太行山和天黨山的氣象顯得格外蕭瑟森嚴。 英雄已經流盡了中原的淚水,而君主原本就沒有北渡的心思。 嵗月已晚,隂符經中的兵法已被蟲蛀,夜寒中雄劍發出老龍的吟聲。 青山蜿蜒東流,春暮時分,杜鵑在墓地的樹林中啼鳴。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鞦雲、太行山等自然景象,營造出一種蕭瑟悲涼的氛圍。詩中“英雄已盡中原淚”一句,表達了英雄壯志未酧的悲憤,而“臣主元無北渡心”則揭示了君主的冷漠與無能。後兩句以隂符經的蟲蛀和雄劍的老龍吟,象征著英雄的無奈與悲憤。結尾的青山、春暮、鵑啼,更是以景結情,抒發了對英雄逝去的哀思。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