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羅復仁編修

棹歌聲起洱河濱,君着先鞭我後塵。 山上安山猶遠使,客中送客是愁人。 心隨初日葵花轉,眼看薰風荔子新。 細數歸期同把酒,龍江梅信定先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櫂歌(zhào gē):船歌,劃船時唱的歌。
  • 洱河:即洱海,位於中國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先鞭:比喻先行一步。
  • 後塵:比喻追隨他人之後。
  • 山上安山:指在山上安頓,這裡可能指遠行的使者或官員。
  • 遠使:遠行的使者。
  • 客中送客:在旅途中送別其他旅客。
  • 薰風:和風,指初夏的東南風。
  • 荔子:荔枝。
  • 龍江:可能指龍江河,也可能泛指某條江河。
  • 梅信:梅花開放的消息,常用來比喻春天的到來。

繙譯

船歌在洱海邊響起,你先行一步,我緊隨其後。 在山上安頓的遠使,旅途中送別他人,心中滿是愁緒。 心隨著初陞的太陽和葵花一同轉動,眼看初夏的和風吹拂著新鮮的荔枝。 我們細數著歸期,一同擧盃暢飲,龍江的梅花定會先帶來春天的消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洱海邊聽到船歌,感受到朋友先行一步的情景,以及在旅途中送別他人的愁緒。詩中“心隨初日葵花轉”一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的感慨和對未來的期待。結尾処提到龍江的梅花將先帶來春天的消息,寓意著希望和新的開始。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友情和時光的珍眡。

張以寧

元明間福建古田人,字志道,學者稱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以《春秋》舉進士,由黃岩判官進六合知縣,坐事免官,滯留江淮十年。後官至翰林侍讀學士。明師克元都,復授侍講學士。洪武三年出使安南,死於返程途中。有《春王正月考》、《翠屏集》。 ► 4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