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廣濟寺同黎惟敬顧汝修鄭伯良顧汝和李於美邵長孺張元易登藏經閣得頭字
賜萸同得帝城遊,佛閣憑看盡薊丘。
鳷鵲自臨平樂左,芙蓉猶在曲江頭。
羣公皁帽尋僧日,三載黃花對客秋。
只爲清時終可戀,白雲何處不滄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 廣濟寺:位於北京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廟。
- 黎惟敬、顧汝修、鄭伯良、顧汝和、李於美、邵長孺、張元易:均爲詩人的朋友或同僚。
- 藏經閣:寺廟中存放佛經的建築。
- 得頭字:指詩的韻腳以「頭」字結尾。
- 帝城:指京城,即北京。
- 薊丘:古代地名,泛指北京一帶。
- 鳷鵲:傳說中的鳥名,此處可能指寺廟中的鳥類。
- 平樂:古代宮殿名,此處可能指廣濟寺附近的建築。
- 芙蓉:荷花,此處可能指京城的美景。
- 曲江:古代地名,此處可能指京城的美景。
- 皁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士人的常服。
- 黃花:菊花,重陽節時常用來象徵節日。
- 清時:太平盛世。
- 滄洲:泛指遙遠的地方,常用來比喻隱居之地。
翻譯
在重陽節這一天,我們一同得到了皇帝的恩賜,得以在京城中游覽,我們站在廣濟寺的藏經閣上,俯瞰整個薊丘地區。寺廟中的鳥兒自在地飛翔,荷花依舊在曲江邊綻放。我們這羣朋友戴着黑色的帽子,在尋找僧人的日子裏,已經是第三年對着菊花與客人共度秋日了。只是因爲這太平盛世實在令人留戀,無論白雲飄向何方,哪裏不是隱居的好地方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重陽節時,詩人與朋友們在廣濟寺藏經閣上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帝城、薊丘、鳷鵲、芙蓉等意象的描繪,展現了京城的繁華與美景。同時,通過「羣公皁帽尋僧日,三載黃花對客秋」的敘述,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太平盛世的留戀。最後,以「白雲何處不滄洲」作結,抒發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讚美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