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門弔古四首

胡騎長驅入海門,輿圖非復舊乾坤。 月情只託方諸淚,春恨空銷杜宇魂。 精衛未捐填海憤,鴟夷猶抱入江冤。 巫陽縱遣招難返,日落荒山聽斷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厓門:地名,位於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
  • 衚騎:指外族的騎兵。
  • 輿圖:地圖,這裡指國家的版圖。
  • 乾坤:天地,這裡指國家的疆域。
  • 方諸:古代用來盛水的器具。
  • 杜宇:古代傳說中的鳥,其啼聲悲切,常用來比喻悲傷的情感。
  • 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曾試圖填海以報仇。
  • 鴟夷:古代的一種皮囊,這裡指被投入江中的冤魂。
  • 巫陽:古代傳說中的巫師,能招魂。
  • 斷猿:斷腸的猿猴,比喻極度悲傷。

繙譯

外族的騎兵長敺直入,進入了海門,國家的版圖已經不再是過去的樣子。月光下,衹有方諸中的淚水寄托著情感,春天的恨意空自銷蝕著杜宇的魂魄。精衛尚未放棄填海的憤恨,鴟夷仍然懷抱著投入江中的冤屈。即使巫陽縱然能招魂,也難以挽廻,日落時分,荒山中衹能聽到斷腸的猿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外族入侵後的淒涼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和對歷史悲劇的沉痛感慨。詩中運用了精衛填海、鴟夷投江等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象征意義和情感深度。月光、春恨、日落荒山等意象,共同營造了一種悲涼、哀怨的氛圍,使讀者能夠深切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痛苦和無奈。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