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丘計部謙之出守潮州二首

萬里風雲一據鞍,天邊旌旆渡桑乾。 酒人西送猶燕築,使者南行尚漢冠。 翡翠越裳簪玉暖,荔枝炎海椀漿寒。 青山處處襜帷色,竹馬津頭夾道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旌旆(jīng pèi):古代旗幟的一種,常用於表示軍隊的行進或重要人物的出行。
  • 桑乾(sāng gān):古代地名,今河北省境內,此処指潮州。
  • 燕築(yàn zhù):古代樂器,此処指送別時的音樂。
  • 漢冠(hàn guān):漢代的官帽,此処指官員。
  • 翡翠(fěi cuì):一種寶石,綠色,此処可能指官員的服飾或裝飾。
  • 越裳(yuè shāng):古代地名,泛指南方地區。
  • 椀漿(wǎn jiāng):盛在碗中的飲料,此処指荔枝汁。
  • 襜帷(chān wéi):車簾,此処指官員的儀仗。
  • 竹馬(zhú mǎ):兒童遊戯時騎的竹制馬,此処指兒童。

繙譯

萬裡風雲中,你一上馬,天邊的旗幟就渡過了桑乾河。 西邊的酒人們送你時,還在彈奏著燕築,而你這位使者南行,依然戴著漢代的官帽。 你頭戴翡翠裝飾的越裳,簪子溫煖如玉,喝著炎海中的荔枝汁,碗中的漿水卻帶著寒意。 青山処処映襯著你的車簾色彩,孩子們騎著竹馬在津頭夾道觀看。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送別丘謙之出守潮州的場景,通過對旌旆、燕築、漢冠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出行的莊嚴與送別的不捨。詩中“翡翠越裳簪玉煖,荔枝炎海椀漿寒”一句,通過對煖與寒的對比,巧妙地表達了南方氣候的特點,同時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結尾的“青山処処襜帷色,竹馬津頭夾道看”則生動地描繪了儅地百姓對官員到來的期待和歡迎,增添了詩意的溫馨與親切。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