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烽燧(fēng suì):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這裏指戰爭的信號。 戎虜:古時對西方或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這裏指敵軍。 輸誠:表示誠心歸附。 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 周雅:指《詩經》中的《大雅》和《小雅》,是周王朝的正聲雅樂。 邊釁:邊境上的爭端。
翻譯
野外沒有戰爭的烽火硝煙,大地沒有塵埃,敵軍誠心歸附,依次前來。少量的精銳騎兵比大批普通騎兵更具力量,現今的人當中真有具有古代賢才那樣能力的人。刻制銘文的彝器完全可以與周雅相媲美,拜封將領也無需像漢朝那樣修築拜將臺。要使地方鎮守安寧,正需要像羊叔子那樣的人,從前邊境上的爭端究竟是誰挑起的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松潘捷報傳來後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勝利的喜悅和對人才的讚賞,同時也對邊境的安寧表示了期望。詩的首聯描述了戰爭結束後,邊境恢復和平的景象。頷聯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認爲少數精銳的力量有時比衆多普通的力量更爲關鍵。頸聯通過對比古代的周雅和漢臺,表達了對這次勝利的高度評價,認爲這次的勝利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尾聯則提到了需要像羊叔子那樣的人來鎮守邊境,保持安寧,並對過去邊境爭端的起因進行了思考。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宏大,通過對戰爭勝利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平與安寧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