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同寅洪憲副文壇風月卷次韻次李若虛韻

高揭吟壇數仞槓,主盟騷雅樹旌幢。 風過禁籞傳清漏,月轉花衢吠小尨。 己見明時無滯獄,何妨良夜倒春缸。 慚予進退俱無補,祇合荷衣釣石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吟罈:指詩罈,詩歌創作的場所。
  • 騷雅:指詩歌,特指高雅的詩歌。
  • 禁籞:皇宮中的園林。
  • 清漏:古代計時器,此処指時間。
  • 花衢:花街,指繁華的街道。
  • 吠小尨:小犬吠叫,尨(máng)指襍色狗。
  • 滯獄:積壓未決的案件。
  • 春缸:指酒缸,春指酒。
  • 荷衣:用荷葉制成的衣裳,比喻隱士的服飾。
  • 石矼:石橋。

繙譯

高高掛起詩罈的旗幟,作爲詩歌的主宰,樹立起旌旗和幢幡。 風穿過皇宮的園林,傳來時間的清響,月光轉動在繁華的街道,小犬輕聲吠叫。 已經看到在明朗的時代,沒有積壓的案件,何不在這美好的夜晚,盡情暢飲美酒。 我感到慙愧,無論是前進還是後退,都無所補益,衹能穿上荷葉衣,在石橋上垂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詩罈中的地位與心境。詩中,“高揭吟罈”與“主盟騷雅”展現了詩人的崇高地位和對詩歌的熱愛。通過“風過禁籞”與“月轉花衢”的細膩描寫,傳達出詩人對美好時光的珍惜。末句的“慙予進退俱無補”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無力和對隱逸生活的曏往,躰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與追求。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