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軒遺誨編
莆中有高人,乃是太丘孫。
當其易簀時,神氣了不昏。
治命五十六,懇懇皆名言。
宿草經幾年,手澤今尚存。
我時再拜觀,長恨隔九原。
鄙哉鄴中子,香履留私恩。
亦有汴京相,苦欲爲緇髡。
平生竟何如,此道不復論。
掩卷三嘆息,彷佛來生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易簀(yì zé):古代指更換牀蓆,比喻臨終。
- 神氣:精神狀態。
- 治命:指臨終時的遺言。
- 宿草:指墳墓上的草,比喻已故之人。
- 手澤:指先人或前輩的遺墨、遺物等。
- 九原:指墓地,也泛指地下。
- 鄴中子:指曹操,因其曾在鄴城(今河北臨漳)建都。
- 香履:指曹操的遺物,這裏比喻留戀私恩。
- 汴京相:指北宋時期的宰相,這裏可能指王安石。
- 緇髡(zī kūn):指僧人,這裏比喻出家。
翻譯
莆田中有位高尚的人,他是太丘的後代。 在他臨終之際,精神狀態依然清晰不昏沉。 他的遺言共有五十六字,每一句都懇切而充滿智慧。 墳墓上的草已經長了很多年,但他留下的手跡至今尚存。 我那時恭敬地觀看,長久地遺憾不能與他相見於九原之下。 相比之下,曹操留戀私恩,顯得多麼卑微。 還有北宋的宰相,苦苦想要出家爲僧。 他們一生究竟如何,這些道理已經不再討論。 合上書卷,我三嘆不已,彷彿感受到了他們的靈魂。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莆中高人的讚美,表達了對其高尚品德和智慧遺言的敬仰。詩中對比了歷史上的曹操和王安石,通過對比突出了高人的超凡脫俗。結尾的「掩卷三嘆息,彷佛來生魂」則表達了詩人對這些歷史人物的深切懷念和對其精神遺產的珍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