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王同守原常治水底績卷
註釋
- 鯨波:巨浪。
- 飛蓬:隨風飄動的蓬草,比喻事物變化無常。
- 馮夷宮:神話中的水神宮殿。
- 貳車:副車,此指副官。
- 昊穹:天空。
- 畚鍤:挖運泥土的工具。
- 元戎:主帥。
- 巨楗:大木樁。
- 膏腴:肥沃的土地。
- 遮莫:儘管。
- 埭:堤壩。
- 召伯:古代賢臣。
- 蘇公:蘇軾,以治水著稱。
- 瀛海郡:指作者的家鄉。
- 忡忡:憂慮的樣子。
- 斬地:指治理土地。
翻譯
一夜之間,漳河的水決堤衝出,巨浪如鯨,伴隨着雷鳴風嘯。水流突然侵蝕了賈村口,連綿的堤壩像飛蓬一樣被沖毀。城門緊閉,人們驚慌逃走,四周已成了水神的宮殿。副官王公既聰明又勇敢,他設法使舟車通行,拯救了溺水的人們。行人得以救出,免於成爲魚腹之食,公共倉庫也得到了保護,保留了陳年的糧食。只有決口的水依舊洶涌,屢次堵塞屢次破壞,令民衆憂愁不已。民衆說必須副官親自前往,上級官員的命令也急匆匆地到來。王公的決心直達天際,他單騎直奔漳河東岸。左手的畚箕,右手的鍬,萬衆齊集,指揮如坐鎮的主帥。首先疏浚泥土以減弱水勢,再用大木樁深入奔騰的水流中。泥土黏合石頭砌成堅固的堤壩,十里長的堤壩隱隱約約像晴天的彩虹。幾年的泛濫一朝消除,眼前的景象似乎讓大海都顯得空曠。施工的順序掌握在心中,旁觀者只能束手無策。拉牛不過百步,射蛟不需要千鈞之弓。跨越岸邊的大橋再次綿延,環繞的島嶼上樹木依舊青翠。肥沃的土地可以耕種六千頃,儘管官租令人憂慮,但也不必過於擔心。田間的老人在馬前合掌祈禱,村童在路上拍手歌唱。神龍廟下磨製巨石,太史官執筆記錄下這成功的一刻。堤壩被稱爲召伯的專美,堤壩被稱爲蘇公的長雄。我的家鄉位於瀛海郡,北方的水患總是讓人憂心忡忡。查閱地圖和譜系,多是舊時的痕跡,坐視不管,誰肯親自勞作。如果稍微花費一些疏浚和築堤的工夫,就能將兇險之地變爲豐收之地。站在風中,撫摸着書卷,三次嘆息,這樣的惠民政策怎能得到千千萬萬個王公,唉,這樣的惠民政策怎能得到千千萬萬個王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廣平王在漳河決堤時的英勇行爲和治理水患的壯舉。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緊湊的敘述,展現了王公智勇雙全、果斷行動的形象,以及他帶領民衆共同抗擊水災、重建家園的場景。詩中不僅讚頌了王公的功績,也表達了對北方水患的深切憂慮和對有效治理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既是對歷史事件的記錄,也是對英雄人物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