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平王同守原常治水底績卷

一宵水決漳河衝,鯨波突下驅雷風。劃然蝕出賈村口,聯堤屬堰如飛蓬。 城門晝閉人反走,四顧已作馮夷宮。貳車王公智且勇,拯溺坐遣舟車通。 行人拔濟免魚腹,公倉保護留陳紅。秪餘決口水如故,屢塞屢壞愁民窮。 民言必得貳車往,上官委牒來匆匆。王公一念通昊穹,單騎直抵漳河東。 左畚右鍤萬衆集,指呼中坐如元戎。先疏下土殺水勢,巨楗卻搗奔流中。 土黏石砌完且固,十里隱隱拖晴虹。幾年氾濫一朝去,入眼似覺滄溟空。 施工次第在方寸,旁觀束手真吳蒙。挽牛未數百步洪,射蛟不用千鈞弓。 跨岸長橋復綿亙,繞坻嘉木還青蔥。膏腴可佃六千頃,官租遮莫憂難充。 馬前加額來田翁,道上拍手歌村童。神龍廟下磨巨石,太史執筆書成功。 埭稱召伯可專美,堤號蘇公誰長雄。我家中寓瀛海郡,北方水患恆忡忡。 考圖按譜多舊跡,坐視孰肯勞其躬。假令稍費疏築工,斬地即挽兇爲豐。 臨風撫卷三嘆息,惠政安得千王公,呼嗚惠政安得千王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鯨波:巨浪。
  • 飛蓬:隨風飄動的蓬草,比喻事物變化無常。
  • 馮夷宮:神話中的水神宮殿。
  • 貳車:副車,此指副官。
  • 昊穹:天空。
  • 畚鍤:挖運泥土的工具。
  • 元戎:主帥。
  • 巨楗:大木樁。
  • 膏腴:肥沃的土地。
  • 遮莫:儘管。
  • :堤壩。
  • 召伯:古代賢臣。
  • 蘇公:蘇軾,以治水著稱。
  • 瀛海郡:指作者的家鄉。
  • 忡忡:憂慮的樣子。
  • 斬地:指治理土地。

翻譯

一夜之間,漳河的水決堤衝出,巨浪如鯨,伴隨着雷鳴風嘯。水流突然侵蝕了賈村口,連綿的堤壩像飛蓬一樣被沖毀。城門緊閉,人們驚慌逃走,四周已成了水神的宮殿。副官王公既聰明又勇敢,他設法使舟車通行,拯救了溺水的人們。行人得以救出,免於成爲魚腹之食,公共倉庫也得到了保護,保留了陳年的糧食。只有決口的水依舊洶涌,屢次堵塞屢次破壞,令民衆憂愁不已。民衆說必須副官親自前往,上級官員的命令也急匆匆地到來。王公的決心直達天際,他單騎直奔漳河東岸。左手的畚箕,右手的鍬,萬衆齊集,指揮如坐鎮的主帥。首先疏浚泥土以減弱水勢,再用大木樁深入奔騰的水流中。泥土黏合石頭砌成堅固的堤壩,十里長的堤壩隱隱約約像晴天的彩虹。幾年的泛濫一朝消除,眼前的景象似乎讓大海都顯得空曠。施工的順序掌握在心中,旁觀者只能束手無策。拉牛不過百步,射蛟不需要千鈞之弓。跨越岸邊的大橋再次綿延,環繞的島嶼上樹木依舊青翠。肥沃的土地可以耕種六千頃,儘管官租令人憂慮,但也不必過於擔心。田間的老人在馬前合掌祈禱,村童在路上拍手歌唱。神龍廟下磨製巨石,太史官執筆記錄下這成功的一刻。堤壩被稱爲召伯的專美,堤壩被稱爲蘇公的長雄。我的家鄉位於瀛海郡,北方的水患總是讓人憂心忡忡。查閱地圖和譜系,多是舊時的痕跡,坐視不管,誰肯親自勞作。如果稍微花費一些疏浚和築堤的工夫,就能將兇險之地變爲豐收之地。站在風中,撫摸着書卷,三次嘆息,這樣的惠民政策怎能得到千千萬萬個王公,唉,這樣的惠民政策怎能得到千千萬萬個王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明代廣平王在漳河決堤時的英勇行爲和治理水患的壯舉。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緊湊的敘述,展現了王公智勇雙全、果斷行動的形象,以及他帶領民衆共同抗擊水災、重建家園的場景。詩中不僅讚頌了王公的功績,也表達了對北方水患的深切憂慮和對有效治理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既是對歷史事件的記錄,也是對英雄人物的頌歌。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