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窗遺教爲劉道亨編修賦
南窗人去幾朝昏,遺墨能看一卷存。
素楮裝潢皆手澤,縹囊舒捲半啼痕。
後生繼述心良苦,先達流傳道可尊。
風散芸香沾剩馥,春回蘭玉長芳根。
泉蒙養處佔羲象,庭訓聞詩企魯論。
策似董生還及第,經傳劉向本專門。
玉堂繩武推嚴侍,紫誥貤封荷霈恩。
棄簡三年嗤伯魯,書紳終日慕顓孫。
菑畬轉覺名家盛,慈教堪令薄俗敦。
祀典何當分里社,書聲猶記出沙村。
擬?一勺西江水,遙酹青山處士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素楮(chǔ):指未經漂白的紙。
- 裝潢:裝飾,這裏指書籍的裝幀。
- 縹囊:用青白色布製成的書囊。
- 啼痕:淚痕。
- 繼述:繼承和發揚。
- 先達:前輩學者。
- 芸香:一種香草,這裏比喻學問的香氣。
- 蘭玉:比喻優秀的子弟。
- 泉蒙:指學問的源頭。
- 羲象:指古代的象數之學。
- 魯論:指《論語》。
- 董生:指董仲舒,西漢著名學者。
- 劉向:西漢著名學者,曾整理編訂《尚書》等經典。
- 玉堂:指翰林院。
- 繩武:繼承祖先的事業。
- 紫誥:指皇帝的詔書。
- 貤封:指封賞的延續。
- 霈恩:指皇帝的恩澤。
- 伯魯:指魯國的大夫伯禽。
- 書紳:指書寫在紳帶上的格言。
- 顓孫:指孔子的弟子顓孫師。
- 菑畬(zī yú):耕作,這裏比喻培養人才。
- 慈教:慈愛和教誨。
- 祀典:祭祀的禮儀。
- 沙村:指偏遠的鄉村。
- ?(jū):取水。
- 酹(lèi):以酒澆地,表示祭奠。
翻譯
南窗下的人已經離去幾個朝夕,留下的遺墨還能看一卷。 未經漂白的紙張裝幀精美,都是親手所做,青白色的書囊展開,半是淚痕。 後生們繼承和發揚前輩的學問,心意非常辛苦,前輩的學問流傳下來,值得尊敬。 風中散發的芸香沾染了剩餘的香氣,春天的蘭玉生長出美麗的根。 學問的源頭在養育之處佔有一席之地,聽聞《論語》中的庭訓,企望能像魯國那樣。 策略如同董仲舒一樣,最終能夠及第,經典傳承自劉向,本是專門之學。 在翰林院繼承祖先的事業,受到皇帝的詔書封賞,承載着皇帝的恩澤。 嘲笑魯國的伯禽放棄了簡牘,終日懷念書寫在紳帶上的顓孫師。 耕作使得名家更加興盛,慈愛和教誨足以使薄俗變得淳厚。 祭祀的禮儀應當在里社中分擔,書聲仍然記得從沙村傳出。 打算取一勺西江水,遙遙祭奠青山中的處士之魂。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先賢學問的敬仰和對後學繼承的期望。詩中通過「南窗人去」與「遺墨能看」對比,突出了學問的傳承價值。同時,通過「素楮裝潢」、「縹囊舒捲」等細節描寫,展現了學問的珍貴與傳承的艱辛。詩的後半部分則通過歷史人物的典故,強調了學問的深遠影響和教育的重要性,體現了對學問傳承的深刻思考和對後學的殷切希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壽英國公母夫人 》 —— [ 明 ] 程敏政
- 《 故城見致政馬太守先生 》 —— [ 明 ] 程敏政
- 《 題山水障子 》 —— [ 明 ] 程敏政
- 《 范蠡歸湖圖爲師魯侄題 》 —— [ 明 ] 程敏政
- 《 新墟吳亞卿先生哀輓二首 》 —— [ 明 ] 程敏政
- 《 乙酉歳瀛東别業雜興集古九首 其一 》 —— [ 明 ] 程敏政
- 《 陵母墓 》 —— [ 明 ] 程敏政
- 《 送蔡德馨從父宦遊三衢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