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挽:哀悼死者。
- 孺人:古代對婦女的尊稱,多用於已故的婦女。
- 斧封:指墓地,因古代墓地多用斧頭砍伐樹木以辟地。
- 旨甘:美味的食物,這裡指對母親的孝養。
- 三釜:古代的一種量器,比喻微薄的俸祿。
- 宜男:指萱草,傳說中能使人忘憂的草。
- 婺女:星宿名,即女宿,這裡指代母親。
- 壼儀:指母親的儀容。
- 束芻:綑草成束,古代祭祀時用以象征祭品。
- 奠清尊:指祭奠時用的酒器。
繙譯
墓地春雨緜緜,長滿了苔蘚,孝子站在風中,悲痛欲絕。 母親的衣服線縫,百年之後仍感遺憾,美味的食物,微薄的俸祿,未能報答母親的恩情。 霜降在堂北,萱草漸漸老去,雲遮天南,母親的星宿昏暗無光。 愁苦至極,母親的儀容再也招不廻來,衹能用綑草和清酒來祭奠。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已故母親的深切哀悼和無盡懷唸。詩中,“斧封春雨長苔痕”描繪了墓地的淒涼景象,而“孝子臨風欲斷魂”則直抒胸臆,表達了孝子內心的悲痛。後兩句通過對母親生前衣物的描寫和對未能盡孝的遺憾,進一步加深了哀思。最後兩句以自然景象暗喻母親已逝,無法挽廻,衹能通過祭奠來表達哀思,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黃仲昭
明福建莆田人,名潛,號退巖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以直諫被杖,謫湘潭知縣,又改南京大理評事。後以親不逮養,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學僉事。久之乞歸,日事著述,學者稱未軒先生。有《未軒集》、《八閩通志》等。
► 660篇诗文
黃仲昭的其他作品
- 《 園居六詠爲河南方伯豐公慶賦水環碧帶 》 —— [ 明 ] 黃仲昭
- 《 和丁石崖太守贈箕陽陳憲副致政詩六首 其一 》 —— [ 明 ] 黃仲昭
- 《 梨嶺道中十八首 》 —— [ 明 ] 黃仲昭
- 《 丙辰九月廿四日致政歸寓蒜嶺驛次韻二律 》 —— [ 明 ] 黃仲昭
- 《 題劉伶像 》 —— [ 明 ] 黃仲昭
- 《 擬古 》 —— [ 明 ] 黃仲昭
- 《 甲午季冬雨雪連旬公餘感觸輒賦八絕 》 —— [ 明 ] 黃仲昭
- 《 遊囊山寺追和柯竹巖先生韻四首 》 —— [ 明 ] 黃仲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