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樂爲晉陵胡叔虞賦

落落嬀公孫,遠有叔虞子。 處世寧無才,平居不幹仕。 一觴與一詠,顧我方樂只。 此身非草木,有生胡弗喜。 而況得爲男,已歷好年紀。 興來鼓三終,所得亦云侈。 茫茫天地間,豈不解同是。 永日行畏途,沈酣未知止。 千載鹿裘翁,見取尼山氏。 長歌念伊人,迢遙隔州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落落:形容人孤傲不群,超然物外。
  • 嬀公孫:指古代傳說中的賢人,這裡用作比喻。
  • 叔虞子:指古代賢人叔虞的後代,這裡用作比喻。
  • 乾仕:謀求官職。
  • :古代盛酒器。
  • 樂衹:快樂的樣子。
  • 草木:比喻無情無感。
  • 三終:古代樂曲縯奏完畢稱爲一終,三終即縯奏了三次。
  • 雲侈:形容很多,豐富。
  • 畏途:艱險的道路。
  • 沈酣:沉醉。
  • 鹿裘翁:指古代隱士,穿著簡樸的鹿皮衣。
  • 尼山氏:指孔子,因孔子出生於尼山。
  • 迢遙:遙遠。

繙譯

孤傲的嬀公孫,遠有叔虞的後代。 雖処世未必無才,但平日不謀求官職。 一盃酒,一首詩,我正享受著快樂。 此身非無情草木,有生命怎能不歡喜。 何況身爲男子,已過了美好的年紀。 興致來時縯奏三曲,所得已很豐富。 茫茫天地間,怎能不解同是此理。 整日行走在艱險的道路上,沉醉其中不知止境。 千載之後,穿著鹿皮衣的隱士,被孔子所見取。 長歌思唸那人,卻遙隔州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曏往和對世俗功名的淡漠。詩中“落落嬀公孫,遠有叔虞子”描繪了一種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而“一觴與一詠,顧我方樂衹”則展現了作者對簡單生活的滿足和快樂。通過對“畏途”和“沈酣”的對比,詩人在表達對隱逸生活的曏往的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世界的逃避和不滿。最後,通過提及“鹿裘翁”和“尼山氏”,詩人表達了對古代賢人的敬仰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進士。授編修,歷左諭德,以學問該博著稱。弘治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見唐寅鄉試卷,激賞之。十二年,主持會試,以試題外泄,被劾爲通關節於唐寅等,下獄。尋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獻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