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臨安除歲

· 楊慎
去年除夕葉榆澤,今年忽在臨安城。 斜看暮景飛騰意,正念天涯流滯情。 寒梅判山我欲寄,菸草瀘江誰喚生。 鄰牆兒女亦無睡,歲火天燈喧五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午:中國傳統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具體對應公曆哪一年需要根據歷史年表來確定。
  • 臨安:古地名,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宋時期的首都。
  • 葉榆澤:古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詩人之前居住或遊歷的地方。
  • 判山:指辨別山中的景色,這裏特指辨別山中的寒梅。
  • 瀘江:古地名,指長江上游的一段,具體位置在今四川省瀘州市附近。
  • 歲火天燈:指除夕夜的燈火,象徵着辭舊迎新。

翻譯

去年除夕我在葉榆澤,今年卻突然來到了臨安城。 斜陽下的暮色讓我感到飛逝的時光,心中正思念着天涯海角滯留的情感。 我想寄去山中寒梅的問候,瀘江上的菸草又是誰喚起的生機? 鄰家的孩子們也沒有睡去,歲末的燈火在五更時分喧鬧着。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不同地點度過除夕的情景,通過對比去年與今年的地點變化,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遠方思念的感慨。詩中「斜看暮景飛騰意」一句,以景寓情,抒發了詩人對歲月匆匆的無奈和對遠方親友的思念。末句「歲火天燈喧五更」則生動地描繪了除夕夜的熱鬧場景,與詩人的孤獨心情形成鮮明對比,增強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楊慎

楊慎

楊慎,明代文學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號升庵,後因流放滇南,故自稱博南山人、金馬碧雞老兵。楊廷和之子,漢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區)人,祖籍廬陵。正德六年狀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實錄,稟性剛直,每事必直書。武宗微行出居庸關,上疏抗諫。世宗繼位,任經筵講官。嘉靖三年,因“大禮議”受廷杖,謫戍終老於雲南永昌衛。終明一世記誦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爲第一。其詩雖不專主盛唐,仍有擬右傾向。貶謫以後,特多感憤。又能文、詞及散曲,論古考證之作範圍頗廣。著作達百餘種。後人輯爲《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