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篇

白馬公孫兒,辯才四國馳。 一遇談天衍,屏息無所施。 小巫見大巫,神氣能不微。 穴中兩鼠鬥,焉知是與非。 河伯適東海,向若乃自嗤。 鵬摶九萬里,鷽鳩安可期。 東父居扶桑,西母處咸池。 列仙如嬰孩,往來恆嬉嬉。 更有太乙翁,呼吸搆二儀。 二儀真灰燼,不能損毫絲。 操舟趙士慄,語冰夏蟲疑。 肉眼本無睹,塵心焉可知。 載籍增障翳,空虛成頑癡。 君自慎所從,自古無常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白馬公孫兒:指公孫龍,戰國時期趙國人,以白馬非馬論著稱。
  • 辯才四國馳:形容公孫龍的辯才在各國間聞名。
  • 談天衍:指戰國時期的道家學者鄒衍,以談論天地自然著稱。
  • 屏息無所施:形容在鄒衍面前,公孫龍無法施展其辯才。
  • 小巫見大巫:比喻技藝或能力相差懸殊,無法相比。
  • 穴中兩鼠鬥:比喻在狹小的空間裏爭鬥,無法分辨勝負。
  • 河伯適東海:河伯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黃河之神,適東海指其到達東海。
  • 向若乃自嗤:向若,指向着海若(海神);自嗤,自嘲。
  • 鵬摶九萬里:鵬,傳說中的大鳥;摶,盤旋;九萬里,形容其飛翔的高度和遠度。
  • 鷽鳩安可期:鷽鳩,小鳥;安可期,怎能期待。
  • 東父居扶桑:東父,指太陽神;扶桑,神話中的神樹,太陽升起的地方。
  • 西母處咸池:西母,指西王母;咸池,神話中的地名,西王母的居所。
  • 列仙如嬰孩:列仙,衆仙;如嬰孩,形容其天真無邪。
  • 太乙翁:指太乙真人,道教中的神仙。
  • 呼吸搆二儀:搆,構造;二儀,指天地。
  • 二儀真灰燼:形容天地毀滅。
  • 操舟趙士慄:操舟,駕駛船隻;趙士,趙國的士人;慄,恐懼。
  • 語冰夏蟲疑:語冰,談論冰;夏蟲,夏天的小蟲,因未見過冰而感到疑惑。
  • 肉眼本無睹:肉眼,指人的眼睛;本無睹,原本看不到。
  • 塵心焉可知:塵心,指世俗之心;焉可知,怎能知曉。
  • 載籍增障翳:載籍,書籍;增障翳,增加障礙。
  • 空虛成頑癡:空虛,指無知;成頑癡,變得愚鈍。
  • 君自慎所從:君,指讀者;自慎所從,自行慎重選擇跟隨的對象。
  • 自古無常師:常師,固定的老師;無常師,沒有永遠的老師。

翻譯

公孫龍,以白馬非馬論著稱,其辯才在各國間聞名。但一遇到談論天地自然的鄒衍,便無法施展其辯才,如同小巫見大巫,神氣全無。在狹小的空間裏爭鬥,無法分辨勝負。河伯到達東海,自嘲地向海若表示。鵬鳥盤旋九萬里高空,小鳥怎能期待與之相比。太陽神居住在扶桑,西王母居於咸池。衆仙如同嬰孩般天真無邪,往來嬉戲。太乙真人呼吸間構造天地,即使天地化爲灰燼,也無法損傷其分毫。趙國的士人駕駛船隻時感到恐懼,夏蟲因未見過冰而感到疑惑。人的肉眼原本看不到許多事物,世俗之心怎能知曉一切。書籍增加了障礙,無知使人變得愚鈍。讀者應自行慎重選擇跟隨的對象,因爲自古以來沒有永遠的老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公孫龍與鄒衍的辯才,以及各種神話傳說中的形象,表達了對於知識和能力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許多典故和比喻,如「小巫見大巫」、「穴中兩鼠鬥」等,形象生動地展示了能力與知識的差距。同時,通過太乙真人、列仙等形象,強調了超脫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性。最後,詩人提醒讀者要慎重選擇學習的對象,因爲沒有永遠的老師,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地自我提升和探索。

楊起元

明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天啓初追諡文懿。有《證學編》、《楊文懿集》等。 ► 2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