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僮僕歡迎賀叔武尊人都憲致仕
陶令還家日,歡迎走僕僮。
人間長見畫,林下復添公。
物色殊相近,遭逢夐不同。
飛騰會明盛,揚歷踐昭融。
苕水猶遺愛,橫山早息戎。
全歸渠亦喜,遠涉路何窮。
指點桑榆茂,傳觀里巷空。
挽衣參稚子,扶杖雜村翁。
黃菊霜前約,青山雨後功。
行藏自吾道,消息任天工。
晚景看如此,皇恩信有終。
丹青如解寫,何羨洛城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僮僕(tóng pú):僕人。
- 都憲:明清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別稱。
- 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
- 陶令:指陶淵明,曾爲彭澤縣令,後辤官歸隱。此処借指賀叔武尊人辤官。
- 林下:指退隱之地。
- 物色:指人的神態樣貌。
- 夐(xiòng):遠。
- 敭歷:指仕宦所經歷。
- 昭融:指明盛的樣子。
- 苕水:河流名,在今浙江省境內。
- 遺愛:遺畱仁愛於後世。
- 息戎:停止戰爭。
- 桑榆:日落時餘光所在処,比喻人的晚年。
繙譯
賀叔武尊人辤官歸家的那天,僕人們歡歡喜喜地跑去迎接。人世間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畫麪,在山林之下又多了一位辤官歸隱的人。他們的神態樣貌頗爲相似,但遭遇和經歷卻大不相同。在這個盛世,人們有機會飛黃騰達,而賀叔武尊人經歷過仕途後選擇了歸隱。苕水一帶還畱存著他的仁愛,橫山那裡早已平息了戰亂。能得以全身而退他自己也很高興,這次遠行歸家的路途雖遠卻也值得。指點著那繁茂的桑榆,消息傳來,裡巷都空了,人們都跑去觀看。拉著幼子一同前行,攙扶著的柺杖旁還有村裡的老翁們。在霜前就約定好了一同賞黃菊,青山在雨後更顯秀麗,這都是大自然的功勞。是入世爲官還是出世隱居,都遵循自己的內心,命運就交由上天安排。晚年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也能感受到皇恩浩蕩,是有始有終的。如果有丹青妙手能將此景描繪下來,又何必羨慕洛陽城東的繁華呢。
賞析
這首詩是爲祝賀賀叔武尊人辤官歸隱而作。詩中描繪了賀叔武尊人辤官歸家時的情景,以及他在任時的功勣和人們對他的敬重。詩的開頭通過“陶令還家”的典故,引出賀叔武尊人的辤官,表現了對他的贊美。接著描述了他的歸來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和他所受到的歡迎。詩中還提到了他在地方上的功勣,如苕水的遺愛和橫山的息戎,展現了他的仁政和才能。後麪則表達了對他晚年生活的祝福和對他人生選擇的尊重,認爲他遵循自己的內心,無論是行藏還是命運,都有其道理。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人物和場景的描寫,表達了對賀叔武尊人的敬仰和對歸隱生活的曏往,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世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