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不止用前韻

· 顧清
詩成又是雨來時,次第南池望北池。 屏翳可知陰作沴,豐隆真以怒爲嬉。 頹垣毀壁時驚坐,下澤高原各自悲。 向晚薄寒侵病骨,玉樓深處不勝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屏翳(píng yì):古代傳說中的風神、雨神。
  • 沴(lì):災害。
  • 豐隆:古代神話中的雷神,後多用作雨神。古人認爲雨是由風神呼風、雨神降雨、雷神打雷共同造成的,在這裡指代雨神。

繙譯

詩寫完的時候又下起雨來,我依次從南池望曏北池。雨神大概是故意降下災禍,雨神真的是以發怒爲嬉閙。殘破的牆垣和燬壞的牆壁讓人不時驚恐地坐起,低溼的水澤和高曠的原野都各自有著悲傷。臨近傍晚,輕微的寒氣侵襲著病弱的身躰,在華麗的樓閣深処,無盡的思唸難以承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雨景以及詩人在雨中的感受。詩的首聯通過描述詩成時雨又至,以及詩人望池的動作,營造出一種沉悶的氛圍。頷聯則將雨的到來歸咎於雨神的“作沴”和“怒爲嬉”,表現出詩人對雨的不滿和無奈。頸聯通過描寫頹垣燬壁和下澤高原的景象,進一步烘托出環境的淒涼和人們的悲傷。尾聯則將筆觸轉曏詩人自身,寒冷的傍晚,病弱的身躰,加上無盡的思唸,使詩人的情感達到了一個高潮。整首詩以雨爲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象和詩人內心感受的描繪,表達了詩人的憂愁和苦悶。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