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陳子文
昔年倚棹清江浦,兩岸丁丁沸斤斧。
漕舟歲計動逾萬,此地尋常當七五。
年深法久人情玩,弊孔紛紛勞葺補。
君今捧檄向淮壖,正是青雲初著鞭。
相逢數語盡肯綮,平生經濟豈徒然。
唐家善漕稱劉晏,第一造舟推廟算。
綱條寬衍物力紓,費止一時人永便。
今人何必非古人,今代文襄晏後身。
連雲大廈須營構,試手江邊聊看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棹(zhào):船槳,這裏指划船。
- 丁丁(zhēng zhēng):伐木聲。
- 斤斧:斧頭。
- 玩:忽視,不重視。
- 弊孔:弊病,漏洞。
- 葺(qì)補:修理,修補。
- 檄(xí):古代官府用以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 淮壖(ruán):淮河沿岸的地區。
- 肯綮(qìng):筋骨結合的地方,比喻關鍵要害之處。
- 劉晏:唐代著名經濟改革家、理財家,曾對漕運進行了改革。
- 紓(shū):緩解,寬裕。
- 文襄:據文意,此處可能指有傑出才能的人。
翻譯
過去我在清江浦划船,兩岸傳來丁丁的伐木聲。漕運的船隻每年運輸量超過萬艘,此地通常承擔其中的七成五。時間久了法令也被人們忽視,出現的衆多弊病漏洞需要費力修補。如今你奉檄文前往淮河沿岸,正是剛剛踏上追求高遠目標的道路。我們相逢交談幾句都能切中關鍵要害,可見你平生的經世濟民之能並非徒然。唐代善於漕運的要數劉晏,他首要的舉措是推動朝廷籌劃造船之事。政策寬鬆使物力得到緩解,花費只在一時但給人們帶來長久的便利。如今的人何必不如古人呢,現今的你就是劉晏那樣的後人。高大如連雲的大廈需要營造構建,在江邊試試看手,我且看你的作爲了。
賞析
這首詩以回憶過去清江浦的漕運情況爲引,表達了對時事的看法和對陳子文的期望。詩中提到過去漕運存在的問題以及唐代劉晏的成功經驗,藉此鼓勵陳子文能夠在當下的工作中有所作爲,像劉晏一樣解決問題,做出功績。整首詩既有對歷史的回顧,也有對現實的思考,同時蘊含着對陳子文的殷切期望,意境深沉,寓意豐富。語言上,運用了對比和用典的手法,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東濱爲陸鴻臚文東賦 》 —— [ 明 ] 顧清
- 《 三江石潭寄和天津曉發詩且得十月初報次韻 》 —— [ 明 ] 顧清
- 《 顧虛齋在湖南聞予致仕有作席間誦之次韻爲謝 》 —— [ 明 ] 顧清
- 《 樗老楊翁輓詩 》 —— [ 明 ] 顧清
- 《 御醫楊信之故宅在玉河東涯有花竹山石之勝時行借居有作次韻 》 —— [ 明 ] 顧清
- 《 送吳棟卿謁告歸兼簡黃克明胡希文二太學 》 —— [ 明 ] 顧清
- 《 趙叔敬僉憲示和東湖詩次韻寫懷因以爲贈 》 —— [ 明 ] 顧清
- 《 秀州塘過慶雲橋南派爲小溪山人李公玉家其上公玉善談星數星之著者爲鬥人呼其地爲鬥溪君遂因以自號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