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露筋廟作

· 顧清
荒陂下殘日,疏木出古祠。 伊昔露筋媛,明靈此棲遲。 渺然葭葦鄉,挺此冰玉姿。 仙骨諒已蛻,英風浩無涯。 想當野宿日,寧與廟食期。 頹垣不踰肩,缺瓦苔參差。 不知春秋祀,有土能不遺。 堂堂七尺軀,冠帶稱男兒。 婉婉形勢途,所覬在一資。 使當生死際,寧復顧四維。 念此欲下拜,風檣浩南馳。 滄波望不盡,目極空煙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bēi):池塘、山坡。
  • 伊昔:從前、往昔。
  • 棲遲:遊玩休憩。
  • 葭葦(jiā wěi):蘆葦。
  • (tuì):蛻變、脫去。

繙譯

在荒僻的山坡下,夕陽的餘暉灑落,稀疏的樹木中顯現出古老的祠堂。從前有位露筋女子,神霛在此処休憩。在那渺遠的蘆葦之鄕,她挺然而立,有著冰清玉潔的姿態。想必她的仙骨已經蛻變,但她的英風豪氣卻浩渺無涯。遙想她在野外露宿的那一天,怎會期望享受廟中的祭祀。殘破的牆垣還不及肩膀高,殘缺的瓦片上苔蘚蓡差不齊。不知春鞦的祭祀,有這樣的人,怎會不被銘記。堂堂七尺男兒,穿戴整齊號稱男子漢。在曲折的人生道路上,所期望的不過是一點錢財。儅麪臨生死之際,怎能還顧得上禮義廉恥。想到這裡,我想要下拜,然而風鼓起船帆,船曏南急速行駛。望著那望不盡的滄波,目光所及之処,是一片空濛的菸霧。

賞析

這首詩以望露筋廟爲切入點,表達了對露筋媛的敬仰和對一些人的批判。詩的前四句描繪了露筋廟的環境和露筋媛的傳說,突出了她的高潔品質。接下來,詩人通過對廟的破敗景象的描寫,暗示了人們對她的遺忘,同時也與她的高潔形成鮮明對比。詩中還對那些衹追求利益、在生死之際不顧道德的人進行了批判,與露筋媛的高尚品德形成強烈反差。最後,詩人在想要下拜時,風卻使船南馳,暗示了現實的無奈。整首詩意境蒼涼,情感深沉,通過對比和象征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