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釋今無:詩人名字,可能指並非當世知名之人。
- 頹垣:破敗的牆垣,形容古蹟的荒涼。
- 禹貢:古代地理書《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後的區域劃分。
- 巒:山峯。
- 樓船:古代大型戰艦。
- 海氣:海上霧氣或壯闊景象,象徵離別之感。
- 銅柱:古代南越國設置的標誌,此處指南方邊界的象徵。
- 王孫:原指貴族子弟,此處可能指遠行的官員或將領。
- 版籍:戶籍冊,此處指國家管理下的鄉村。
- 黎村:平民村落,與朝廷相對。
- 馬革:古代軍人死後裹屍的皮革,象徵戰死沙場。
- 平原:原野,此處可能指祭壇或墓地。
- 蘋蘩:兩種水草,用於祭祀。
翻譯
一個默默無聞的祠堂,荒草蔓生,圍繞着殘破的牆壁,這裏是古代地圖上再也找不到的高山。想起當年樓船出海時的壯志豪情,如今只留下悲傷的海風。遙望南方銅柱,彷彿看見那些遠去的王孫們哭泣。朝廷的管轄之地遙遠而渺小,世間百姓如浮萍般漂泊不定,只有在戰場上結束一生。千年的英雄魂魄,我想要祭奠,但手中的草蔬無力表達我對那廣袤平原的敬意。
賞析
這首詩以伏波祠爲背景,描繪了祠堂的荒涼以及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追思。詩人通過描述祠堂的衰敗,表達了對英雄事蹟的懷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樓船、銅柱等意象富有歷史厚重感,展現了古代邊疆的遼闊和征戰的艱辛。同時,通過對黎村和馬革的描繪,揭示了底層人民生活的艱難和戰爭的殘酷。最後,詩人借祭奠無措的草蔬,寄託了對英雄深深的敬仰和無法言說的哀思。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凝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