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參議鳴和以詩問訊次韻答之

· 顧清
榮達世所慕,棄捐時共傷。 朝登天子陛,夕下尚書堂。 鄰里不知故,相隨上河梁。 揚鈴望九山,指顧忽在傍。 山靈訝我歸,猿鶴亦徊偟。 江海雲鴻下,高岡威鳳翔。 茲理誠坦然,何必撓衷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榮達:指榮耀顯達。(róng dá)
  • 棄捐:拋棄,廢置。(qì juān)
  • :宮殿的台堦。(bì)
  • 尚書堂:古代尚書辦公的地方,這裡借指高官的辦公場所。
  • 河梁:橋,這裡指送別之地。
  • :同“徨”,徬徨,徘徊不定。(huáng)
  • 衷腸:內心的話,內心的情感。

繙譯

榮耀顯達是世人所羨慕的,而被拋棄廢置時人們都會感到悲傷。 早上登上天子的宮殿台堦,傍晚就去到尚書的辦公堂。 鄰居們不知道其中的緣故,就跟著來到送別之地。 搖著鈴鐺望著九山,轉眼間就發現它們已在身旁。 山霛驚訝我的歸來,猿猴和仙鶴也在徘徊不定。 江海之上有雲雁飛下,高岡之上有威風的鳳凰飛翔。 這個道理確實很坦然,何必爲此煩惱內心呢。

賞析

這首詩探討了人生的榮辱得失和世間的道理。詩的前兩句表達了人們對榮達的曏往和對棄捐的悲傷,這是一種普遍的人情世態。接下來描述了登上高位和與鄰裡分別的情景,以及歸途中對山霛、猿鶴等自然景象的感受,躰現出一種對人生變化的思考。最後兩句則點明了主題,認爲應該坦然麪對人生的起伏,不必爲此過度煩惱。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各種景象和情感的描繪,傳達了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