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軒宗伯將赴南都出山水橫幅索題上有敬所詩因次其韻
君不見長安列第羅金屏,山亭水閣紛縱橫。洞門落日煙霧合,迴轉天地迷陰晴。
又不見岷江五月蛟龍怒,雷奔直下空舲渡。千鈞一髮寄黃頭,只尺頓殊人鬼路。
川平山遠畫者誰,曠朗一洗豐肥癡。塗行室偃各有適,此意只許堯民知。
綸竿未掛珊瑚樹,誰識先生會心處。行看巨舸濟中流,且爲江山發新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軒宗伯:對人的尊稱。
- 南都:明朝指南京。
- 羅:排列。
- 縱橫:交錯雜亂。
- 洞門:深邃的門戶。
- 煙霧合:煙霧聚攏。
- 迴轉:改變方向,這裏指光線變化。
- 迷陰晴:讓人分不清是陰天還是晴天,形容光線變化之奇妙。
- 岷江: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
- 五月蛟龍怒:形容五月岷江江水洶涌,像蛟龍發怒一般。
- 雷奔:像雷聲一樣奔騰,形容水勢迅猛。
- 直下:徑直流下。
- 空舲(líng)渡:空船渡河。
- 千鈞一髮:比喻情況萬分危急。
- 寄黃頭:這裏指把希望寄託在船伕身上。
- 只尺:形容距離近。
- 頓殊:立刻不同,這裏指安危瞬間變化。
- 人鬼路:形容差別極大,從安全到危險的轉變。
- 曠朗:開闊明朗。
- 豐肥癡:指畫風的臃腫、呆滯。
- 塗行:在路上行走。
- 室偃:在家裏休息。
- 適:適宜,舒適。
- 堯民:像堯時代的百姓一樣,指代淳樸的人民。
- 綸竿:釣竿。
- 珊瑚樹:這裏指富貴的象徵。
- 會心處:內心領悟的地方。
翻譯
您看那長安的衆多宅邸排列着金色的屏風,山亭水閣紛繁交錯。深邃的門戶在落日時分煙霧聚攏,光線的變化讓天地間的陰晴都變得迷離。 又看那岷江在五月時像蛟龍發怒,水勢迅猛徑直向下,空船渡河。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希望全都寄託在船伕身上,這咫尺之間就立刻有了人存活與死亡的差別。 山川平坦,江河悠遠,這幅畫是誰所畫呢?它開闊明朗,一掃過去畫風的臃腫與呆滯。在路上行走和在家裏休息的人各自都有適宜的狀態,這種意境只有像堯時代的淳樸百姓才能知曉。 釣竿還未掛上象徵富貴的珊瑚樹,有誰能明白先生內心領悟的地方呢?看着巨大的船隻在江水中前行,暫且爲這江山寫下新的詩句。
賞析
這首詩前四句通過描寫長安的宅邸和岷江的水勢,展現出不同的景象和氛圍。長安的繁華與岷江的兇險形成鮮明對比,增加了詩歌的層次感。接下來描述了這幅山水橫幅的特點,它開闊明朗,擺脫了以往畫風的弊病,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詩中還提到了人們在不同環境中的適宜狀態,以及只有淳樸的百姓才能理解這種意境,表達了對自然和人性的思考。最後,詩人表達了對這幅畫的欣賞以及想要爲江山創作新詩句的願望,展現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整首詩意境豐富,語言生動,將景物描寫與情感表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顧清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士廉,號東江。弘治六年進士。授編修,進侍讀。平生以名節自勵。正德初劉瑾擅權,同邑張文冕附之爲顯宦,清即絕不與通。瑾銜之,出爲南京兵部員外郎。瑾誅,累遷禮部右侍郎。前後請立太子、罷巡幸,疏凡十數上。嘉靖初以禮部尚書致仕,卒諡文僖。工書,筆致清勁。有《松江府志》、《傍秋亭雜記》、《東江家藏集》。
► 1622篇诗文
顧清的其他作品
- 《 閏四月三日北莊分秧約味苓同觀與聯句 》 —— [ 明 ] 顧清
- 《 阮莊為張信夫題 》 —— [ 明 ] 顧清
- 《 魯司成振之將乞終養夢公服秉笏乘青羊而馳及命下乃八月乙未十五日餞於宗易太史西園即席有贈 》 —— [ 明 ] 顧清
- 《 戲效荊公作四首其一 》 —— [ 明 ] 顧清
- 《 雨後獨酌得王鶴坡秋夜不寐詩有感遂用其韻 》 —— [ 明 ] 顧清
- 《 送王伯安下第還餘姚 》 —— [ 明 ] 顧清
- 《 舊有誦十二月吳江竹枝歌者戲效之得三首而止十一月廿三夜不寐因足成之詩成夢乘馬上曲磴地名湖塘遇小兒杜姓者 》 —— [ 明 ] 顧清
- 《 百川至海圖爲太常楊典簿題 》 —— [ 明 ] 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