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松下道士攜琴圖

· 劉基
道士抱琴松下行,松風入耳清涼生。 石樑苔滑不可上,潭水泠泠學琴響。 琴有意兮水無心,水中有龍能聽琴。 琴聲悽斷水流咽,月滿空山落鬆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松風:松林中的風。
  • 石梁:石頭鋪成的橋梁。
  • 苔滑:苔蘚覆蓋而滑。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聲清脆。
  • 淒斷:淒涼而斷續。
  • :形容水聲低沉。

繙譯

道士抱著琴在松樹下行走,松林中的風聲傳入耳中,帶來陣陣清涼。石頭鋪成的橋梁上苔蘚覆蓋,十分滑,難以攀登。潭水發出清脆的聲音,倣彿在模倣琴聲。琴聲中蘊含著情感,而水流卻無心,但水中似乎有龍在聆聽這琴聲。琴聲淒涼而斷續,水流聲也變得低沉,月亮照滿了空曠的山穀,松樹上的雪落下,景象淒美。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道士在松樹下彈琴的場景,以及周圍自然環境的反應,展現了音樂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意境。詩中“松風入耳清涼生”一句,既表達了松林中風的清涼,也隱喻了琴聲的清新脫俗。後文通過“石梁苔滑”、“潭水泠泠”等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以景生情,增強了琴聲的感染力。最後“琴聲淒斷水流咽,月滿空山落松雪”則通過對比琴聲與自然聲音,以及月光與松雪的靜謐,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藝術境界。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