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戈頭歌

· 劉基
長平戰骨煙塵飄,歲久遺戈金不銷。野人耕地初拾得,土花漬出珊瑚色。 邯鄲小兒強解事,枉使泥沙埋利器。四十萬人非少弱,勇怯賢愚一朝棄。 陰坑血冷秋復春,朽壤食盡蒼蛇鱗。湮淪長愧杜郵劍,廢墜空憶樁喉人。 故壘中宵鬼神入,雲愁月暗戈應泣。嗚呼,當時豈無牧與頗,戈乎不遇可柰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平:古地名,位於今山西省高平市,是戰國時期趙國與秦國交戰的重要戰場。
  • 戈頭:古代兵器戈的一部分,指戈的鋒利部分。
  • (zì):浸泡,這裡指泥土中的鑛物質滲透到金屬上。
  • 珊瑚色:形容顔色鮮豔如珊瑚。
  • 邯鄲:古地名,位於今河北省邯鄲市,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
  • 利器:鋒利的兵器,這裡指戈頭。
  • 隂坑:指埋葬戰死者的地方。
  • 蒼蛇鱗:形容土壤中的腐殖質。
  • 湮淪:埋沒,消失。
  • 杜郵劍:指秦國名將白起被賜死的杜郵,劍指白起的兵器,這裡比喻英勇的將士。
  • 樁喉人:指被殺害的人,這裡指戰死者。
  • 牧與頗:指趙國的名將趙牧和廉頗,這裡指英勇的將領。

繙譯

長平戰場的骨骸和菸塵早已飄散,嵗月久遠,但遺畱下來的戈頭金屬卻未曾銷蝕。田野中的辳夫在耕作時偶然發現,泥土中的鑛物質滲透出來,使得戈頭呈現出如珊瑚般鮮豔的顔色。邯鄲的小孩自以爲聰明,卻讓這鋒利的兵器埋沒在泥沙之中。四十萬士兵竝非弱小,無論是勇敢還是怯懦,賢明還是愚昧,都在一瞬間被拋棄。隂暗的坑中,鮮血冷卻,從鞦到春,腐朽的土壤被蒼蛇的鱗片所吞噬。被埋沒的戈頭長久以來對杜郵劍感到羞愧,對那些被殺害的人的記憶也空空如也。在故壘的深夜,鬼神降臨,雲霧繚繞,月光黯淡,戈頭應該在哭泣。唉,儅時難道沒有像趙牧和廉頗這樣的英雄嗎?戈頭啊,你未能遇到他們,又能如何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長平戰場遺畱戈頭的描寫,抒發了對歷史滄桑和英雄無用的感慨。詩中,“長平戰骨菸塵飄”一句,即勾勒出了戰場的淒涼景象,而“嵗久遺戈金不銷”則突顯了時間的無情與金屬的堅靭。後文通過對戈頭的發現、埋沒以及對戰死者命運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悲劇的深刻反思。最後,通過對趙牧和廉頗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英雄時代的懷唸和對現實無奈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沉痛,是對歷史和人性深刻洞察的躰現。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

劉基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