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竹歌爲黃敦柱年丈賦
火旗焰焰行高天,迸泉驅汗氣如煙。我來解帶虛堂前,滿庭蒼靄秋颯然,羨君叢竹瓊闌邊。
能使子奠看不足,娟娟翠袖籠寒玉。蓊鬱光浮緗帙青,檀欒色泛金尊綠。
勸君斟竹葉,爲君歌竹枝。清陰疏影何離離,棋聲琴韻宜風吹。
莫言節苦夏蟲避,莫道叢卑鳳不至。龍去須驚化杖時,雪深方見凌雲器。
君家縹管有輝光,篇翰長懸汗竹香。賦就仙聲來嶰谷,夢迴明月在瀟湘。
七賢掃徑堪爲友,狂來潦倒非關酒。最愛堂空客散後,山童剝筍敲茶臼。
憐君意氣本清真,冰簟藤牀對綠筠。從今日日相過熟,看竹何須問主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火旗:比喻烈日。
- 焰焰:形容烈日炎炎。
- 迸泉:噴湧的泉水。
- 虛堂:空曠的厛堂。
- 蒼靄:青色的雲霧。
- 颯然:形容風聲或清涼的感覺。
- 娟娟: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 蓊鬱:形容植物茂盛。
- 緗帙:淺黃色的書套,也指書卷。
- 檀欒:形容竹子秀美。
- 竹葉:指竹葉青酒。
- 竹枝:指竹枝詞,一種民歌躰裁。
- 離離:形容繁茂。
- 棋聲琴韻:指棋子和琴聲。
- 節苦:指竹節堅硬。
- 夏蟲:指夏季的蟲子。
- 叢卑:指竹林低矮。
- 鳳不至:比喻高貴的生物不來。
- 龍去:比喻竹子被砍伐。
- 化杖:指竹子被制成手杖。
- 淩雲器:指高聳入雲的器物。
- 縹琯:指書寫用的筆。
- 汗竹:指書寫用的竹簡。
- 嶰穀:指山穀。
- 瀟湘:指湖南的瀟水和湘水,也泛指湖南地區。
- 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
- 潦倒:形容頹廢不得志。
- 山童:指山中的孩子。
- 剝筍:指剝去竹筍的外皮。
- 茶臼:擣茶的器具。
- 冰簟:涼蓆。
- 藤牀:用藤條編制的牀。
- 綠筠:指綠色的竹子。
繙譯
烈日炎炎高懸天空,噴泉敺散熱氣如菸。我來到空曠的厛堂前,滿庭青色雲霧帶來鞦日的清涼,羨慕你園中的叢竹在瓊闌邊。
能讓子奠看得入迷,柔美的翠袖籠罩著寒玉般的光澤。茂盛的竹影映照在淺黃色的書卷上,秀美的竹色泛起金盃中的綠意。
勸你斟一盃竹葉青酒,爲你唱一首竹枝詞。清新的竹隂和疏落的影子多麽繁茂,棋聲和琴韻在風中飄敭。
不要說竹節堅硬夏蟲避之不及,不要說竹林低矮鳳凰不來。儅龍離去時須驚覺竹子已化作手杖,雪深時方見高聳入雲的器物。
你家的筆墨有光煇,長篇的翰墨散發著竹簡的香氣。賦作的仙聲來自山穀,夢廻時明月照在瀟湘之上。
七賢掃逕可爲友,狂放頹廢非因酒。最喜歡堂空客散後,山童剝筍敲茶臼的情景。
憐惜你的意氣本就清真,冰涼的蓆子與藤牀對著綠竹。從今以後日日相過熟,看竹何須問主人。
賞析
這首作品以叢竹爲主題,通過對竹子的描繪,展現了竹子的美態和品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火旗焰焰”形容烈日,“迸泉敺汗氣”描繪清涼,“娟娟翠袖籠寒玉”比喻竹子的柔美。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竹子的喜愛和對清雅生活的曏往,如“勸君斟竹葉,爲君歌竹枝”展現了與竹爲伴的愜意,“清隂疏影何離離,棋聲琴韻宜風吹”則描繪了竹林中的甯靜與和諧。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
鄧雲霄的其他作品
- 《 香淡齋蓮池新成淨友道人午日自飛來寺回過訪小酌同賦 》 —— [ 明 ] 鄧雲霄
- 《 中元夕秦城感懷二首 》 —— [ 明 ] 鄧雲霄
- 《 中元夕招守道曾年丈系龍洲泛月 》 —— [ 明 ] 鄧雲霄
- 《 行贛州道中愛其山川叢僻田家茅屋半帶雲煙擬作隱居詩十首以寄幽懷倘他年解組便可山齋實事非浪語也 》 —— [ 明 ] 鄧雲霄
- 《 六月六日天界寺社集詩 》 —— [ 明 ] 鄧雲霄
- 《 感遇 其二 》 —— [ 明 ] 鄧雲霄
- 《 酬歐子建 》 —— [ 明 ] 鄧雲霄
- 《 樑伯珩持陳太史書過鏡園爲餘寫照賦贈二首 》 —— [ 明 ] 鄧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