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雜詩四首

· 劉基
多雨損萬物,草爛麥生耳。 青苔獨得時,延蔓及堂戺。 晨興視天宇,滴瀝殊未已。 君子懼陸沉,小人憂餓死。 淒涼大將營,鼓縵弧弓弛。 朝廷竟知否,盜賊如流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草爛麥生耳:草木因雨水過多而腐爛,麥子卻因此長得茂盛,麥穗像耳朵一樣豎立。
  • 青苔獨得時:青苔在這種多雨的環境中特別茂盛。
  • 延蔓及堂戺:青苔蔓延到了堂前的臺階上。
  • 晨興視天宇:早晨起來看天空。
  • 滴瀝殊未已:雨滴還在不停地落下。
  • 君子懼陸沉:有道德的人擔心國家會像陸地沉沒一樣陷入危機。
  • 小人憂餓死:普通百姓擔心因爲災害而餓死。
  • 淒涼大將營:將軍的營地顯得淒涼。
  • 鼓縵弧弓弛:戰鼓聲稀疏,弓箭鬆弛,形容軍隊士氣低落。
  • 朝廷竟知否:朝廷是否知道這些情況。
  • 盜賊如流水:形容盜賊衆多,像流水一樣無法遏制。

翻譯

連綿不斷的雨水損害了萬物,草木因雨水過多而腐爛,麥子卻因此長得茂盛,麥穗像耳朵一樣豎立。只有青苔在這種多雨的環境中特別茂盛,它蔓延到了堂前的臺階上。早晨起來看天空,雨滴還在不停地落下。有道德的人擔心國家會像陸地沉沒一樣陷入危機,普通百姓擔心因爲災害而餓死。將軍的營地顯得淒涼,戰鼓聲稀疏,弓箭鬆弛,形容軍隊士氣低落。朝廷是否知道這些情況,盜賊衆多,像流水一樣無法遏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連綿雨季帶來的自然災害和社會動盪。詩中,「草爛麥生耳」形象地表達了雨水對農作物的影響,既有破壞也有生長。青苔的蔓延象徵着自然力量的無孔不入。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貫穿全詩,通過對比「君子」與「小人」的不同憂慮,展現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最後,對朝廷的質疑和對盜賊橫行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和人民的不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深刻關切。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