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十首

· 劉基
在昔信陵君,謙勞實弘度。 好士天下稀,賓客遠傾慕。 救趙奪兵符,掃清邯鄲霧。 歸來存大梁,秦甲讋東顧。 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 讒言一以入,危石不可據。 日落西河陰,歌鐘怨零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魏國公子無忌,以謙和好士著稱。
  • 弘度:宏大的氣度。
  • 賓客:指信陵君門下的食客。
  • 救趙奪兵符:指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他媮取魏王的兵符,率領魏軍救援被秦國圍睏的趙國。
  • 邯鄲:趙國都城,今河北省邯鄲市。
  • 大梁:魏國都城,今河南省開封市。
  • 秦甲:秦國的軍隊。
  • (zhé):畏懼,害怕。
  • 木偶人:比喻無能或無心之人,此処指魏王。
  • 朽心:腐朽的心,指魏王無能。
  • (dù):蛀蟲,比喻內部腐化。
  • 讒言:誹謗的話。
  • 危石:不穩固的石頭,比喻不穩固的政權或地位。
  • 西河:指魏國的西部邊境,即黃河以西地區。
  • 歌鍾:古代的樂器,此処指音樂。
  • 零露:露水,比喻悲傷的氣氛。

繙譯

在往昔,信陵君以其謙和勤勞、宏大的氣度著稱。他喜愛士人,天下少有,遠方的賓客都傾慕而來。他救趙國,奪取兵符,掃清了邯鄲的睏境。歸來後,他保存了大梁,使秦國的軍隊畏懼東顧。魏王如同一個無能的木偶人,內心早已腐朽成蠹。一旦讒言進入,就像不穩固的石頭,無法立足。夕陽落在西河的隂暗処,音樂中充滿了怨恨和悲傷的露水。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信陵君的贊美,展現了其謙和好士、英勇救國的形象,同時對比了魏王的昏庸無能。詩中“救趙奪兵符,掃清邯鄲霧”一句,生動描繪了信陵君的英雄事跡,而“魏王木偶人,朽心自成蠹”則深刻揭示了魏王的腐朽無能。結尾的“日落西河隂,歌鍾怨零露”則通過寓情於景的手法,抒發了對信陵君遭遇的同情和對魏國命運的憂慮。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