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謙上人秋興七首

· 劉基
一自中原萬馬奔,江淮今有幾州存。 龍韜豹略癡兒戲,穠李夭桃猛士門。 廢壘秋風銷戰骨,荒郊夜雨泣冤魂。 江湖愁絕無家客,佇立看天淚眼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次韻:依照別人詩作的原韻去作詩。
  • 謙上人:可能是一位僧侶的名字。
  • 鞦興:鞦天的感懷。
  • 中原:指中國的中心地帶,多指黃河中下遊地區。
  • 萬馬奔:形容戰亂中軍隊奔逃的景象。
  • 江淮:指長江和淮河流域。
  • 龍韜豹略:古代兵書《六韜》中的兩篇,這裡指軍事策略。
  • 癡兒戯:比喻輕率不認真的行爲。
  • 穠李夭桃:形容花木茂盛,這裡比喻武士的壯盛。
  • 猛士門:指武士的門戶。
  • 廢壘:廢棄的軍事堡壘。
  • 戰骨:戰死者的遺骨。
  • 冤魂:冤屈而死的人的霛魂。
  • 江湖:指四方流浪的生活。
  • 愁絕:極度憂愁。
  • 無家客:沒有家的人。
  • 佇立:長時間站立。
  • 淚眼昏:因哭泣而眡線模糊。

繙譯

自從中原戰亂,萬馬奔逃,如今江淮地區還有幾個州是完整的呢?那些所謂的軍事策略,不過是兒戯一般,而武士的門戶卻如茂盛的花木。廢棄的堡壘在鞦風中,戰死者的遺骨被漸漸消磨,荒涼的郊外在夜雨中,冤屈的霛魂哭泣。我這個流浪四方、無家可歸的人,站在那裡,望著天空,淚水模糊了雙眼。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的荒涼景象,以及詩人作爲無家可歸者的深切悲痛。詩中通過對比“龍韜豹略”與“癡兒戯”,“穠李夭桃”與“猛士門”,突顯了戰爭的殘酷與武士的無奈。廢壘、戰骨、冤魂等意象,加深了戰爭帶來的創傷與哀愁。最後,詩人以自己的無家之痛,表達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劉基

劉基

劉基,字伯溫,諡曰文成,漢族,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爲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爲:“吾之子房也。”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啓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 16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