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丁計部諸子集王鴻臚山齋懷五嶽之勝得高字

名山誰歷遍,揮麈亦稱豪。 巖壑驅詞古,風雲入望高。 金光遙可掇,藜杖肯辭勞。 猿鶴應相笑,馳煙待爾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ǔ):古書上指鹿一類的動物,其尾可做拂塵。
  • (hè):山谷。
  • (duō):拾取;摘取。
  • (lí)杖:用藜的老莖做的手杖。

翻譯

誰曾將名山都遍歷過呢,手持拂塵這也稱得上是豪傑了。 山川峽谷使得詩詞古樸,風雲之景入眼令人覺得高遠。 遙遠的金光似乎可以拾取,怎會因勞累而捨棄藜杖(放棄前行)呢。 猿猴與仙鶴應該會嘲笑我們,(但)我們要在雲煙中追趕它們等待你們。

賞析

這首詩圍繞着遊歷名山的主題展開。詩的開頭,詩人以一種豪邁的姿態表達了對遍歷名山之人的欽佩,認爲手持拂塵的遊歷者堪稱豪傑。接着,詩人描繪了山岩溝壑所帶來的古樸之感,以及風雲變幻所營造的高遠意境。隨後,詩人提到那遙遠的金光似乎觸手可及,表達了對美好景象的追求,同時也表明不會因爲路途辛勞而放棄。最後,詩人以猿鶴可能的嘲笑,來激勵自己和同伴們在雲煙中奮勇前行,展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整首詩意境開闊,語言簡潔,表達了詩人對山川景色的熱愛和對探索的執着。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