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少師李公致仕還淮南

先皇御宇重詞臣,手詔親題第一人。 望切上臺因補袞,恩深三極盡垂紳。 朝承清燕常焚草,歸揖賓僚許吐茵。 便擬東山操杖履,五湖煙水正迷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御宇:統治天下。(御:yù)
  • 詞臣:文學侍從之臣,這裏指李公因其文學才能受到器重。
  • 親題:皇帝親自題寫。
  • 望切:期望殷切。
  • 上臺:指宰相或高官。
  • 補袞(gǔn):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此處指李公肩負重任。
  • 三極:三才,天、地、人。
  • 垂紳:大帶下垂,形容大臣的穩重儀態。
  • 清燕:清閒,安逸。
  • 焚草:焚燒宮中起草的詔令文稿,指工作機密慎重。
  • 揖(yī):作揖。
  • 賓僚:賓客幕僚。
  • 吐茵:指醉後失誤,這裏指李公退休後生活較爲自在。
  • :打算。
  • 東山:用謝安隱居東山典,指歸隱。
  • 杖履: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代指老人出行。
  • 五湖煙水: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泛指江湖。
  • 迷津:使人迷惑的境界,此指令人嚮往的湖光山色。

翻譯

先皇統治天下時很器重文學之臣,親手詔書題名李公爲第一人。 他被殷切期望能登上高位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皇恩深厚至極盡顯穩重儀態。 在朝廷時承接清閒安逸的生活,日常工作機密慎重,歸鄉後向賓客幕僚作揖,允許自己自在一些。 便打算在東山像謝安一樣過着隱居生活,拄杖漫步,那五湖的煙水景色正是令人嚮往的迷人之境。

賞析

這首詩是黎民表爲送少師李公致仕還淮南而作。詩的首聯寫先皇對李公的器重,突顯其地位之高。頷聯描述了李公肩負的重任以及所受的皇恩,展現出他的重要性和威嚴。頸聯則對比了李公在朝時的工作狀態和歸鄉後的生活,前者嚴謹,後者較爲自在。尾聯表達了李公打算歸隱的意願,以及對五湖煙水美景的嚮往,營造出一種悠然閒適的氛圍。整首詩語言優美,用典恰當,通過對李公的描寫,既體現了他的功績和威望,又傳達了對他退休生活的美好祝願。

黎民表

明廣東從化人,字惟敬,號瑤石山人。黎貫子。黃佐弟子。以詩名,與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趙用賢稱“續五子”。亦工書畫。嘉靖舉人。選入內閣,爲制敕房中書舍人,出爲南京兵部車駕員外郎。萬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參議。有《瑤石山人稿》、《養生雜錄》、《諭後語錄》。 ► 15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