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憑高:指登臨高処。
- 送目:遠望。
- 漳台:漳水邊的台榭,代指儅地的名勝。(“漳”,讀音:zhāng)
- 羅綺:絲織品,這裡指穿著華麗的人。
- 馀春:暮春,殘春。
- 丹梯:指高峻的山路或石級。
- 青羊棧:指艱險的山路。(“棧”,讀音:zhàn)
- 樹色:樹木的景色。
- 白馬津:古渡口名。
- 賓榻:賓客的坐榻,代指賓客。
- 孺子:指徐稚(東漢時期著名的高士賢人),這裡借指賢者。(“稚”,讀音:zhì)
- 北門:《詩經·邶風·北門》:“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後因以“北門”指士之不遇。
- 用詞人:受到重用的文人。
繙譯
夕陽西下,我頻頻登高遠望,漳水邊的台榭上,穿著華麗的人們已在暮春時節散去。高峻的山路環繞著艱險的青羊棧,樹木的景色遠遠地連接著白馬津。到現在,賓客中衹有賢者,而那些懷才不遇的士子,最終也會得到重用。酒盃前的羽扇何須費力揮動,正是中原平息戰火、塵埃落定的時候。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高遠望的所見所感。首聯通過描寫落日餘暉中漳台的景象,烘托出一種繁華過後的寂寥之感。頷聯寫山路艱險和遠処的景色,增添了畫麪的層次感。頸聯則表達了對賢者的敬重和對文人得到重用的期望。尾聯以中原息戰塵爲背景,表現出對和平的期盼,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國家安定的渴望。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深沉,既展現了景色的壯美,又蘊含了對時事的關注和對人才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