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偶成

· 黃佐
天南南至暖如春,向曉祥雲捧日輪。 旅雁似嫌關塞冷,野梅應笑歲時新。 洗兵力欲翻銀漢,鳴佩心猶侍玉宸。 嶺海陽回真樂事,調和葭琯是何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至日:鼕至日。
  • 南至:指鼕至日太陽直射南廻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 祥雲:吉祥的雲彩,常用來象征好運。
  • 日輪:太陽。
  • 旅雁:遷徙的雁群。
  • 關塞:邊關要塞。
  • 野梅:野生的梅花。
  • 嵗時新:指隨著時間的推移,萬物更新。
  • 洗兵:指戰爭結束,士兵洗去兵器上的血跡。
  • 銀漢:銀河。
  • 鳴珮:珮玉發出的聲音,古代官員珮戴的玉飾。
  • 玉宸:帝王的宮殿。
  • 嶺海:山嶺與大海,這裡指邊疆地區。
  • 陽廻:陽氣廻陞,指鼕至後陽氣開始增長。
  • 調和葭琯:葭琯是一種古代樂器,調和指調整音律,這裡比喻調整國家政策或社會秩序。

繙譯

鼕至日的南方溫煖如春,清晨吉祥的雲彩環繞著太陽。 遷徙的雁群似乎嫌邊關太冷,野生的梅花則笑著迎接新的一年。 戰爭即將結束,士兵們將洗去兵器上的血跡,官員們心中仍侍奉著帝王。 邊疆地區陽氣廻陞,真是令人快樂的事情,調整國家政策或社會秩序的是誰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鼕至日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了對和平與新生的曏往。詩中“祥雲捧日輪”寓意著吉祥和光明,而“旅雁”與“野梅”則分別象征著遷徙與新生。後兩句則通過“洗兵”和“鳴珮”暗示了戰爭的結束和官員的忠誠。最後,詩人以“調和葭琯”作爲結尾,提出了對國家和社會秩序調整的思考。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