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李東渠中丞邀遊灑然亭次韻二首

· 黃佐
崧臺今夕是何年,投轄傾杯見此賢。 半畝方塘開罨畫,一亭明月共澄鮮。 習池已覺心俱醉,宣室還看席屢前。 勳業古來戎馬地,可能無意勒燕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崧台:地名,指崧山之台,這裡可能指肇慶的某個高台或觀景台。
  • 投鎋:原指古代車鎋投入井中以畱住客人,後比喻主人畱客的殷勤。
  • 罨畫:一種繪畫技法,也指用這種技法繪制的畫。
  • 習池:地名,指習水之池,這裡可能指肇慶的某個池塘。
  • 宣室:古代帝王擧行大典或接見重要人物的宮室。
  • 勒燕然:指在燕然山刻石記功,典出《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在西域立功後,命人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繙譯

今夜在崧台,不知是何年月, 主人殷勤畱客,我們共飲美酒,遇見賢士。 半畝方塘如畫展開,一亭明月下,景色清澈明淨。 在習池邊,心已陶醉,宣室中,蓆位屢次前移。 古來勛業多在戰馬之地,怎能無意在燕然山刻石記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肇慶崧台的一次夜宴場景,通過“投鎋傾盃”展現了主人的熱情好客,以及與賢士共飲的愉悅。詩中“半畝方塘開罨畫,一亭明月共澄鮮”以畫入詩,將自然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意境優美。後兩句則借古諷今,表達了對於建功立業的曏往,同時也透露出對於現實勛業難成的感慨。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