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洲醉中賦

· 黃佐
青林碧海環高臺,孤根獨立雲之隈。 神鰲跋浪遠天動,老鶴警霜幽夢迴。 西川詞翰出下土,南海衣冠朝上臺。 一尊如醉兀然坐,萬里長風吹月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霛洲:指仙境般的地方。
  • 青林碧海:形容景色優美,青翠的樹林和碧藍的海洋。
  • 高台:高聳的台地或建築。
  • 孤根獨立:形容樹木孤獨而堅強地生長。
  • 雲之隈:雲的角落,指雲霧繚繞的地方。
  • 神鼇:神話中的大龜,象征力量和長壽。
  • 跋浪:穿越波浪,形容勇猛。
  • 老鶴:象征長壽和智慧的鳥。
  • 警霜:因霜而驚醒,比喻因外界刺激而覺醒。
  • 幽夢廻:從幽深的夢境中醒來。
  • 西川:指四川地區。
  • 詞翰:文辤,指文學作品。
  • 下土:指塵世,人間。
  • 南海:指廣東一帶。
  • 衣冠:指士人,有文化脩養的人。
  • 朝上台:指登上高位,得到朝廷的重用。
  • 一尊:一盃酒。
  • 兀然坐:獨自坐著,形容孤獨或沉思。
  • 萬裡長風:形容風勢強勁,範圍廣大。
  • 吹月來:形容月光被風吹動,顯得更加明亮。

繙譯

青翠的樹林和碧藍的海洋環繞著高聳的台地,一棵孤獨的樹堅強地生長在雲霧繚繞的角落。神話中的大龜穿越波浪,遠方的天空爲之震動;老鶴因霜而驚醒,從幽深的夢境中醒來。四川的文學作品出自人間,廣東的士人得到朝廷的重用。我獨自坐著,一盃酒下肚,倣彿醉了,萬裡長風吹動月光,顯得更加明亮。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超脫塵世的景象,通過“青林碧海”、“孤根獨立”等意象,展現了作者對於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孤獨堅強精神的曏往。詩中“神鼇跋浪”、“老鶴警霜”等神話元素,增添了詩作的神秘色彩和深遠意境。結尾的“一尊如醉兀然坐,萬裡長風吹月來”則表達了作者在美景中的沉醉與超然,以及對自然力量的敬畏。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詩人黃佐的高超藝術造詣。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