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二首

· 楊爵
樂老襟懷孰與同,逍遙遠志鹿裘翁。 百年佳趣庭前訓,一曲秋簫眼底空。 共惜幽累何日解,還傷吾道有時窮。 犴圜讀罷江湖詠,若在春風和氣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襟懷:胸懷,心胸。
  • 孰與同:與誰相同。
  • 逍遙遠志:志向遠大,心境逍遙自在。
  • 鹿裘翁:穿着鹿皮衣的老人,常指隱士或高人。
  • 百年佳趣:長久的樂趣。
  • 庭前訓:家中的教誨。
  • 秋簫:秋天的簫聲,常用來象徵秋天的哀愁。
  • 眼底空:眼前一片空曠,形容心境的寧靜或空虛。
  • 幽累:深重的憂慮或負擔。
  • 吾道:我的道路,我的信仰或理念。
  • 有時窮:有時候會走到盡頭,無法繼續。
  • 犴圜(hān yuán):古代的一種監獄。
  • 江湖詠:指在江湖中的吟詠,常指詩人的作品。
  • 春風和氣:春天的溫暖和和諧氣氛。

翻譯

樂老的胸懷與誰相同?他志向遠大,心境逍遙,如同穿着鹿皮衣的隱士。家中長久的樂趣和教誨,一曲秋天的簫聲在眼前回蕩,卻感覺空曠無物。我們共同珍惜那些深重的憂慮何時能解開,也感傷我的道路有時會走到盡頭。在監獄中讀完江湖中的吟詠,彷彿置身於春風和氣的溫暖之中。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自由、逍遙生活的嚮往,以及對人生道路的感慨。詩中,「樂老襟懷孰與同」展現了詩人對樂老胸懷的讚賞,而「逍遙遠志鹿裘翁」則進一步以隱士的形象來象徵這種理想的生活狀態。後句通過對秋簫聲和庭前訓的描繪,傳達了詩人對家庭和傳統價值的珍視。然而,「幽累」和「吾道有時窮」則反映了詩人對現實困境的憂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最後,即使在監獄中,詩人仍能通過閱讀江湖吟詠來尋找心靈的慰藉,彷彿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和和諧,這體現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執着追求。

楊爵

明陝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歲始讀書,常邊耕邊讀。同郡韓邦奇錄爲弟子。嘉靖八年進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廣,見饑民割屍肉爲食,還言雖周公製作盡復於今,亦無補於飢寒之衆。郭勳用事,世宗經年不視朝,日夕建齋醮。而大臣夏言、嚴嵩以元旦微雪,作頌稱賀。爵乃上書極諫,忤帝,下詔獄拷訊幾死。歷五年獲釋,抵家甫十日,復逮繫獄,又三年始釋。卒諡忠介。有《楊忠介集》、《周易辨說》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