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早過承天門時同行者趙校書羅贊善唐司諌閔中允謝司直
去年濟水逢長至,今日蓬山得並遊。
西苑未聞歸大內,南郊何處禮圓丘。
葭傳淑氣三千界,鼎現丹光十二樓。
最是昔曾趨走地,朝陽依舊殿東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
- 承天門:明代北京皇城的正門,位於今北京市中心。
- 趙校書、羅贊善、唐司諌、閔中允、謝司直:均爲詩中提及的同行者,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濟水:古代河流名,流經今山東省。
- 長至:即冬至,因冬至是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故稱「長至」。
- 蓬山:神話中的仙山,此處可能指皇宮或官方場所。
- 西苑:明代皇家園林,位於北京西郊。
- 大內:指皇宮。
- 南郊:指京城南部的郊外,古代皇帝常在此舉行祭祀活動。
- 圓丘: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通常爲圓形土丘。
- 葭:蘆葦,古代用以觀測節氣的變化。
- 淑氣:溫和的氣息,指春天的氣息。
- 三千界:佛教用語,指宇宙間的無數世界。
- 鼎現丹光:鼎,古代的烹飪器具,也用於祭祀;丹光,紅色的光芒,象徵吉祥。
- 十二樓:神話中的仙境,也指高層的建築。
- 趨走地:指忙碌奔波的地方。
- 朝陽:早晨的陽光。
翻譯
去年冬至時,我在濟水邊遇到了長至日,而今天,我和趙校書、羅贊善、唐司諌、閔中允、謝司直一同在蓬山遊玩。西苑還未聽說要歸還皇宮,那麼在南郊的何處舉行圓丘的祭祀呢?蘆葦傳遞着春天的氣息,遍佈三千世界,鼎中顯現出紅色的光芒,照亮了十二樓。尤其是這裏,曾經是我忙碌奔波的地方,現在朝陽依舊照耀在東頭的殿堂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冬至日與友人在蓬山遊玩的情景,通過對濟水、蓬山、西苑、南郊等地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對自然和歷史的深刻感受。詩中「葭傳淑氣三千界,鼎現丹光十二樓」一句,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與神話元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的高雅情懷和精湛的詩歌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