驄馬行送劉憲伯喬

· 黃佐
驄馬驅,何悠悠。月題染朱汗,倏與飛電流。昔驅長安陌,今在粵海陬。 外臺手執天子法,兒能學語皆知劉。翩翩鳴佩覲帝旒,祖筵衣冠盈道周。 酌金罍,羅玉羞。吹長笛,彈箜篌。莫奏摺楊柳,清霜滿炎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驄馬:青白色的馬,古代常用來指代官員的坐騎。
  • 月題:指馬額上的裝飾。
  • 硃汗:紅色的汗,形容馬跑得快。
  • 倏:迅速。
  • 飛電:比喻速度極快。
  • 長安陌:長安的街道,代指京城。
  • 粵海陬:粵地的海邊,指偏遠地區。
  • 外台:指地方官。
  • 天子法:皇帝的法律。
  • 翩翩:形容風度或文採好。
  • 帝旒:皇帝的冠冕,代指皇帝。
  • 祖筵:送行的宴蓆。
  • 金罍:古代盛酒的器具。
  • 玉羞:珍貴的食物。
  • 箜篌:古代的一種弦樂器。
  • 折楊柳:古代的一種曲調,常用來表達離別之情。
  • 炎州:指南方炎熱的地方。

繙譯

青白色的馬兒奔馳,多麽悠閑自在。馬額上的裝飾染著紅汗,速度快得如同閃電。昔日它曾在長安的街道上奔馳,如今卻在粵地的海邊。地方官員手持皇帝的法律,連孩童都能學語中知曉劉憲伯的名字。他風度翩翩地珮戴著玉珮去朝見皇帝,送行的宴蓆上,衣冠楚楚的人們擠滿了道路。宴蓆上有金制的酒器,珍貴的食物。吹奏長笛,彈奏箜篌。但請不要縯奏《折楊柳》,因爲清冷的霜已經覆蓋了炎熱的南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驄馬的奔馳和劉憲伯的風採,展現了官員的威嚴和尊貴。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長安的繁華與粵海的偏遠相對照,突出了劉憲伯的卓越地位。同時,通過送行宴蓆的描寫,表達了人們對劉憲伯的敬仰和不捨。最後,詩人以“莫奏折楊柳”來暗示離別的哀愁,增添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黃佐

明廣東香山人,字才伯,號泰泉。正德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出爲江西提學僉事,旋改督廣西學校。棄官歸養,久之起右春坊右諭德,擢侍讀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與大學士夏言論河套事不合,尋罷歸,日與諸生論道。學從程、朱爲宗,學者稱泰泉先生。所著《樂典》,自謂泄造化之祕。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