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陳未齋司教肇慶

蚤歲期明德,信美匹鳳凰。 中途多戢羽,於今凌風翔。 契闊詣良晤,經年客帝鄉。 藹二日以親,□若芝蘭芳。 眷子二三子,執經講帷傍。 幡然殊有悟,眷懷翰墨香。 一官之萬里,使我紆煩傷。 夏日臨岐路,別緒誰短長。 殷勤置尊酒,河樹半斜陽。 酣時迷所往,醒來詎能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蚤嵗:早年。
  • 明德:美德。
  • 戢羽:收起翅膀,比喻隱退或不顯露。
  • 淩風翔:比喻志曏高遠,不畏艱難。
  • 契濶:久別重逢。
  • 藹二日以親:形容關系親密,如同芝蘭般芬芳。
  • 執經講帷傍:手持經書,在講蓆旁聽講。
  • 幡然:突然,形容思想或態度的迅速轉變。
  • 眷懷翰墨香:懷唸書寫的墨香,指對文學藝術的熱愛。
  • 紆煩傷:因憂愁而感到痛苦。
  • 臨岐路:麪臨分別的路口。
  • 殷勤置尊酒:熱情地準備酒宴。
  • 酣時迷所往:酒醉時不知所往。

繙譯

早年便期望擁有美德,美麗如鳳凰般匹配。中途曾收歛羽翼,如今卻如淩風翺翔。久別重逢,終於在帝都與你相遇。親密無間,如同芝蘭般芬芳。你的幾位弟子,手持經書在講蓆旁聽講。突然間有所領悟,懷唸那翰墨的香氣。一官之職遠赴萬裡,使我心中充滿憂愁。夏日站在分別的路口,別離之情難以衡量。熱情地準備了酒宴,河邊的樹木半掩斜陽。酒醉時迷茫不知去曏,醒來後這情景怎能忘懷。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陳未齋的深厚情誼及對其遠行的不捨。詩中,“蚤嵗期明德”至“於今淩風翔”描繪了陳未齋的高尚品德和遠大志曏,而“契濶詣良晤”至“眷懷翰墨香”則展現了兩人重逢的喜悅及對文學藝術的熱愛。最後,“一官之萬裡”至結尾,抒發了對友人離別的憂愁和不捨,以及對未來相聚的期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歌的韻味。

黃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號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檢討,歷司經局洗馬兼翰林侍講,以言官論,出爲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論罷歸。倭寇陷莆田,被俘,歷五月乃得歸。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