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秋有鶴降於吏部庭見素翁和白巖諸公有作予亦步韻二首
小黠紛紛笑大癡,高標插翅與羣疑。
鸛行誤戴丹砂子,燕尾兼衣白雪誰。
獨立可忘三島日,長鳴欲徹九天時。
主人況有梅花月,飲啄尤堪自躡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午: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
- 吏部:古代官署名,負責官員的選拔、考覈等事務。
- 見素翁:可能指某位官員或文人。
- 白巖:可能指某位官員或文人。
- 步韻:按照前人詩作的韻腳作詩。
- 小黠:小聰明。
- 大癡:大愚笨。
- 高標:高潔的標誌。
- 插翅:比喻超越常人。
- 鸛行:鸛的行走,比喻人的行爲。
- 丹砂子:紅色的砂粒,比喻小聰明。
- 燕尾兼衣:燕尾服,比喻文雅。
- 白雪:比喻純潔。
- 三島:神話中的仙島,比喻遙遠的理想之地。
- 九天:極高的天空,比喻極高的境界。
- 梅花月:梅花與月光,比喻高潔的情操。
- 飲啄:飲食,比喻生活。
- 躡追:追隨。
翻譯
笑那些小聰明者紛紛嘲笑大愚笨,高潔的標誌插上了翅膀,讓衆人疑惑。 鸛的行爲誤以爲是戴了紅色的小聰明,燕尾服般的文雅兼有白雪般的純潔,誰人能比? 獨立於世,可以忘卻仙島般遙遠的日子,長鳴一聲,想要直達九天之時。 主人還有梅花與月光相伴,這樣的生活,自然值得追隨。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小聰明與大愚笨,以及高潔與世俗的差異,表達了作者對於高潔品質的追求和對世俗小聰明的鄙視。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比喻和象徵,如「插翅」、「白雪」、「三島」、「九天」等,構建了一個超脫世俗、追求高遠理想的意境。最後兩句以梅花與月光爲伴,表達了作者對於清高生活的嚮往和自得其樂的心態。
湛若水
明廣東增城人,字元明,號甘泉。少師事陳獻章。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在翰林院時與王守仁同時講學,主張“隨處體認天理”,“知行並進”,反對“知先行後”,與陽明之說有所不同。後筑西樵講舍講學,學者稱甘泉先生。卒諡文簡。著有《心性圖說》、《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予友方子思道棄湖廣憲僉逃歸三衢山築室以居號逋吏窩寄題數語 》 —— [ 明 ] 湛若水
- 《 與秦幼貞 》 —— [ 明 ] 湛若水
- 《 送李希孟掌教安義 》 —— [ 明 ] 湛若水
- 《 於觀音閣餞樑天壺宗烈同府 》 —— [ 明 ] 湛若水
- 《 仁和李掌教白夫求予贈言白夫嘗編燕享樂譜一帙見示故終篇以音樂言 》 —— [ 明 ] 湛若水
- 《 代簡寄池州李古源上舍 》 —— [ 明 ] 湛若水
- 《 西樵與蔣道林諸遊者 》 —— [ 明 ] 湛若水
- 《 贈東莞地官正郎李惟肖希說三載考滿之京有作 》 —— [ 明 ] 湛若水